問題詳情

54.下列何種道德教育的類型,較適用於自律期學生的道德教學?
(A)知而後行型
(B)行而後知型
(C)不知而行型
(D)盲目行動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64403
統計:A(7044),B(157),C(93),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道德自律期: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時開始(二十歲以上)1.法治觀念取向:表現思考的靈活性,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個體行為,法律為公益而制定,行為對錯視雙方契約或大眾的共同認可而定。2.普遍倫理取向:個人根據他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建立道德判斷、一致和普遍性的信念,信念的基礎是人性尊嚴、真理、正義和人權。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自律期學生  知而後行!!

【用戶】林怡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德育方式的基本模式(一)德育方法的知行結構1.講理式:介入道德原理或事實的論證與教學。2.非講理式:僅作道德規範的指導。3.悖理式:講歪理。灌輸式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介入知與行的因素:純道德認知(自律)、知而後行(自律)、行而後知(他律)、不知而行(他律)、盲行。(二)德育方法的基本模式1.道德認知的教學:道德原理原則的分析、批判、及整合等論證過程的教學,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道德認知的教學方式。明白闡釋道德理由,為什麼該這樣,為什麼不該。2.道德行為的訓練:包含日常慎慮性行為的指導,與道德規律行為的訓練,是較低層次、較具體的行為習慣的指示、管教與訓練。側重在他律式的行為鍛鍊,由做中學是最適切有效的方法。3.道德情操的陶冶:就是情感的理智化。懂得知行一致,自律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