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 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 灣計,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 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 不能久居也。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 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洪繻〈籌海議〉)
【題組】14.關於上文對清末臺灣攻守情勢的分析,敘述最適當的是:
(A)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B)由海戰與陸戰兩方面揭示敵我利弊
(C)因船艦操作耗人力而主張放棄海戰
(D)從軍民齊心的優勢判斷可無懼陸戰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82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瑢✨(112上岸❤️)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用戶】Ann Yu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白話文>我們就算戰士勇敢,大將有謀略,對於打勝仗胸有成竹,有地利可以憑恃,還不如引誘敵人登陸上岸然後設下埋伏殲滅他們。不然的話,在浩瀚的海洋上,數百個人駕駛一艘船,到處作戰,等於是在未知勝負的處境作戰,就算我們未遭遇危難,但敵人消耗的力氣少,我們勞累的損失多,還需設置防守,這樣的形勢不也令人煩悶嗎?但是想引誘敵人上岸,如果沒有勝算,絕對不可行。因為敵人一旦登陸,人民的心意會受影響,軍士的心意容易動搖,如果沒有經驗老到的將領與訓練有素的士兵是無法獲勝的。我一出生便是臺灣人,為臺灣而謀劃設想,我認為:在臺北可以引誘敵人靠近岸邊,在臺南則不行。因為臺北的水道深容易通行而且有屏障,敵人停船很方便;他們如果登岸,反而失去了可以依恃的保護。臺南雖然水道雖然深,但風浪大,四周圍沒有山可以屏障,港口中不能停船;他們不登岸,便不能長久停留。至於臺中港,由於泥沙淤積,吃水深的鐵製船難以行駛。然而澎湖沒有守住,讓敵人占領了,他們便可安穩停船靠岸,以此為根據地。有時會開船四處劫掠,有時派小船窺探軍情,如此一來,臺中難以防守,臺南、臺北的安危也要擔憂。(洪繻〈籌海議〉)

【用戶】Ann Yu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B) 由首段「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可知,文章談到海戰與陸戰,且由此二種戰爭分析敵我兩方的利弊。

【用戶】瑢✨(112上岸❤️)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用戶】Ann Yu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白話文>我們就算戰士勇敢,大將有謀略,對於打勝仗胸有成竹,有地利可以憑恃,還不如引誘敵人登陸上岸然後設下埋伏殲滅他們。不然的話,在浩瀚的海洋上,數百個人駕駛一艘船,到處作戰,等於是在未知勝負的處境作戰,就算我們未遭遇危難,但敵人消耗的力氣少,我們勞累的損失多,還需設置防守,這樣的形勢不也令人煩悶嗎?但是想引誘敵人上岸,如果沒有勝算,絕對不可行。因為敵人一旦登陸,人民的心意會受影響,軍士的心意容易動搖,如果沒有經驗老到的將領與訓練有素的士兵是無法獲勝的。我一出生便是臺灣人,為臺灣而謀劃設想,我認為:在臺北可以引誘敵人靠近岸邊,在臺南則不行。因為臺北的水道深容易通行而且有屏障,敵人停船很方便;他們如果登岸,反而失去了可以依恃的保護。臺南雖然水道雖然深,但風浪大,四周圍沒有山可以屏障,港口中不能停船;他們不登岸,便不能長久停留。至於臺中港,由於泥沙淤積,吃水深的鐵製船難以行駛。然而澎湖沒有守住,讓敵人占領了,他們便可安穩停船靠岸,以此為根據地。有時會開船四處劫掠,有時派小船窺探軍情,如此一來,臺中難以防守,臺南、臺北的安危也要擔憂。(洪繻〈籌海議〉)

【用戶】Ann Yu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B) 由首段「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可知,文章談到海戰與陸戰,且由此二種戰爭分析敵我兩方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