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2. 下列哪一位學者為德國批判哲學大師,他著名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1)、〔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Reason

【評論內容】

@洛克-經驗主義,人心如白紙。

教育主張:

(1) 教育方法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

(2) 主張極力免除體罰並重視品德教育。

(3) 重視身體官能的自然發展,名言:「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

(4) 經驗主義者通常將教師比喻為陶工。

(5) 主張教育的主要作用,乃是培養一位英國紳士,其順序是德行、智慧、教養及學識。

@康德-結合理性主義及經驗論,而樹立所謂批判哲學。

他著名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都是他教學之餘的力作。

純粹理性批判:真-為人類知識之成立,建立了鞏固的哲學基礎,確認了經驗科學知識的地位。

實踐理性批判:善-為人類的道德行為找到了理性的依據,同時確信人類內心深...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36. 某教師想知道班級經營策略中的班級常規管理是否有效,想以實驗研究來探究之。請問自變項為何?(A)班級經營策略(B)班級常規管理(C)班級經營成效(D)實驗研究

【評論內容】班級常規管理→學生的行為改變(是否有效)     (自變項)              (依變項)       對於一個實驗研究來說,自變項被操作的變項,而依變項是用來衡量結果的變項。會依照其他變項變化,而改變的變項,就是依變項,也稱為結果變項。某教師想知道班級經營策略中的班級常規管理是否有效,想以實驗研究來探究之。請問自變項為何?

【評論主題】27. 「學生能透過網路搜尋鄉鎮資訊,並且從其中擷取重點,用自己的話書寫成文字紀錄」這個學習目標,最高對應到Bloom的教育認知目標的哪一個層次?(A)理解(B)應用(C)分析(D)綜合

【評論內容】

理解:只能把握所學過的知識或概念。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解釋、說明、舉例說明、摘要、歸納和區別。應用:將所學到的規則、方法、步驟、原理、原則、概念,應用到新情境。表示的行為動詞有:預測、證明、解決、應用、說明……理由。分析:將所學的概念或原則,分析為各個構成的部分,或找出各部分間的相互關係。表示的行為動詞有:選出、分析、判斷、區別、指出…..組成要素、指出….. 相互關係。

綜合:將所學到的片段概念或知識、原理原則與事實等統合成新的整體。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設計、組織、綜合、創造、歸納、聯合等。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7. 勝利國中薛校長在新生家長座談會中,跟家長特別強調教育是協助學生進入社會的重要性,接受學校教育的陶冶,將來才能成為符合社會期望的公民。薛校長是持下列何種論點?(A)知識社會學 (B)結構功能論(C

【評論內容】

@知識社會學:是從社會學發展出來的一門學科。最早提出此一名詞的是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早期此一學科較具哲學色彩,後來到曼海姆(Karl Mannheim)之後,才走向社會學的領域。知識社會學重視知識形成與社會文化條件的關聯。換言之,其研究是了解知識的內容及呈現方式如何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

@結構功能論:把社會看作一個均衡、秩序、整合的系統,整個社會系統及其各個子系統的運作基本上是協調的,每個子系統都對系統整體的生存、均衡與整合起著積極作用。

@經濟決定論:是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經濟學理論,該理論主張經濟關係(如作為持有人或資本金,或者作為工人或無產者)是社會中一起社會與政治架構的基礎,強調社會被分為互相競爭的經濟階級,其相對實力由經濟制度的本質決定。

@象徵互動論:透過人的互動所創造,而人的行動都是有意義的;主要探討

重點在於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性質與過程,社會只不過是由一群互動中的個人所組成,沒有這些互動,也就不可能組成所謂的社會團體。

【評論主題】6. 韓老師認為教育過程中存在許多意識型態,因此必須對這些「肯定性」(affirmation)加以反省批判,這是哪一位學者的主張?(A)皮特斯(R. Peters) (B)邊納爾(D. Benner)

【評論內容】皮特斯 (R. Peters):觀念分析學派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 S. Peters)在他《倫理學與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之規準簡言之有三,為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Peter’s three Education Criterias: Cognitiveness, Worthwhileness, Voluntariness),是一種真善美的規準邊納爾 (D. Benner):德國教育學家,他的普通教育學是一種批判教育學、行動教育學和辯證教育學。他的主要著作《改革教育學的理論與歷史》探討了國家政策、教育運動和教育科學之間的關係。他將教育學分為「常規教育學」和「改革教育學」兩個層面,強調對教育制度的批判性思考,並提倡教育改革。涂爾幹 (E. Durkheim):法國社會學家和教育家,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評論主題】2. 下列哪一位學者為德國批判哲學大師,他著名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1)、〔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Reason

【評論內容】

@洛克-經驗主義,人心如白紙。

教育主張:

(1) 教育方法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

(2) 主張極力免除體罰並重視品德教育。

(3) 重視身體官能的自然發展,名言:「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

(4) 經驗主義者通常將教師比喻為陶工。

(5) 主張教育的主要作用,乃是培養一位英國紳士,其順序是德行、智慧、教養及學識。

@康德-結合理性主義及經驗論,而樹立所謂批判哲學。

他著名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都是他教學之餘的力作。

純粹理性批判:真-為人類知識之成立,建立了鞏固的哲學基礎,確認了經驗科學知識的地位。

實踐理性批判:善-為人類的道德行為找到了理性的依據,同時確信人類內心深...

【評論主題】▲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

【評論內容】(B) 由首段「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可知,文章談到海戰與陸戰,且由此二種戰爭分析敵我兩方的利弊

【評論主題】▲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

【評論內容】<白話文>我們就算戰士勇敢,大將有謀略,對於打勝仗胸有成竹,有地利可以憑恃,還不如引誘敵人登陸上岸然後設下埋伏殲滅他們。不然的話,在浩瀚的海洋上,數百個人駕駛一艘船,到處作戰,等於是在未知勝負的處境作戰,就算我們未遭遇危難,但敵人消耗的力氣少,我們勞累的損失多,還需設置防守,這樣的形勢不也令人煩悶嗎?但是想引誘敵人上岸,如果沒有勝算,絕對不可行。因為敵人一旦登陸,人民的心意會受影響,軍士的心意容易動搖,如果沒有經驗老到的將領與訓練有素的士兵是無法獲勝的。我一出生便是臺灣人,為臺灣而謀劃設想,我認為:在臺北可以引誘敵人靠近岸邊,在臺南則不行。因為臺北的水道深容易通行而且有屏障,敵人停船很方便;他們如果登岸,反而失去了可以依恃的保護。臺南雖然水道雖然深,但風浪大,四周圍沒有山可以屏障,港口中不能停船;他們不登岸,便不能長久停留。至於臺中港,由於泥沙淤積,吃水深的鐵製船難以行駛。然而澎湖沒有守住,讓敵人占領了,他們便可安穩停船靠岸,以此為根據地。有時會開船四處劫掠,有時派小船窺探軍情,如此一來,臺中難以防守,臺南、臺北的安危也要擔憂。(洪繻〈籌海議〉)

【評論主題】【題組】15.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地。 ②依臺北、臺南地形評估,引誘敵軍自臺北登岸,是可行的戰略。(A)①、②皆符合(B)①符

【評論內容】

由「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可知,作者主張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地,符合①的看法。由「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可知,臺北港航道深且四周有屏障,可以誘敵,符合②的看法,兩者皆符合,故答案選(A)

【評論主題】【題組】16.若依據上文設計一款戰爭攻略遊戲「海戰1894」,遊戲腳本中,根據不同的項目,會讓敵我雙方戰力值互有增減。設計者為此遊戲設定的戰力值項目最不可能出現:(A)將士經驗 (B)地理環境 (C)

【評論內容】

(A) 由「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說明將士對戰爭的影響,可知需要「將士經驗」;(B) 由「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臺中諸港,沙線淺灘」,剖析地理環境跟誘敵戰術的關係,可知需要「地理環境」;(C) 由「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澎湖不守,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說明港口相對位置的戰略重心,可知需要「攻守路線;」(D) 文章並未提及有外援,故最不可能出現。 

【評論主題】3.謝老師認為課程是師生彼此互動中共同創造的,而林老師卻認為課程是教學者與設計者協商過後到結果,請問兩位老師對於課程實施的觀點何者正確?(A)謝老師屬於相互調適觀(B)謝老師屬於締造觀(C)林老師屬於

【評論內容】

Snyder,Bolin,and Zumwalt 的研究指出,教師在進行課程實施時,反應出三種和課程理想/課程計畫/課程目標之間不同的關係。

(一)忠實觀 ( fidelity perspective )執行者 ~不可改變課程原貌→ 目標模式 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計畫性,而且是居於核心地位。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計畫性的課程是由專家所規劃設計的,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儘量忠實完整的將此課程傳遞給學生。

 

(二)相互調適觀 ( mutual adaption ) 課程發展者、課程設計者和教師間有協調的空間→ 情境模式         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設計者與教師之間不斷調整協商的結果,他們用自己的看法來解讀原訂的課程計劃,加入自己的意見。這類教師又可細分成兩類,一類是較實務的,他...

【評論主題】6. 韓老師認為教育過程中存在許多意識型態,因此必須對這些「肯定性」(affirmation)加以反省批判,這是哪一位學者的主張?(A)皮特斯(R. Peters) (B)邊納爾(D. Benner)

【評論內容】皮特斯 (R. Peters):觀念分析學派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 S. Peters)在他《倫理學與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之規準簡言之有三,為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Peter’s three Education Criterias: Cognitiveness, Worthwhileness, Voluntariness),是一種真善美的規準邊納爾 (D. Benner):德國教育學家,他的普通教育學是一種批判教育學、行動教育學和辯證教育學。他的主要著作《改革教育學的理論與歷史》探討了國家政策、教育運動和教育科學之間的關係。他將教育學分為「常規教育學」和「改革教育學」兩個層面,強調對教育制度的批判性思考,並提倡教育改革。涂爾幹 (E. Durkheim):法國社會學家和教育家,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36. 某教師想知道班級經營策略中的班級常規管理是否有效,想以實驗研究來探究之。請問自變項為何?(A)班級經營策略(B)班級常規管理(C)班級經營成效(D)實驗研究

【評論內容】班級常規管理→學生的行為改變(是否有效)     (自變項)              (依變項)       對於一個實驗研究來說,自變項被操作的變項,而依變項是用來衡量結果的變項。會依照其他變項變化,而改變的變項,就是依變項,也稱為結果變項。某教師想知道班級經營策略中的班級常規管理是否有效,想以實驗研究來探究之。請問自變項為何?

【評論主題】27. 「學生能透過網路搜尋鄉鎮資訊,並且從其中擷取重點,用自己的話書寫成文字紀錄」這個學習目標,最高對應到Bloom的教育認知目標的哪一個層次?(A)理解(B)應用(C)分析(D)綜合

【評論內容】

理解:只能把握所學過的知識或概念。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解釋、說明、舉例說明、摘要、歸納和區別。應用:將所學到的規則、方法、步驟、原理、原則、概念,應用到新情境。表示的行為動詞有:預測、證明、解決、應用、說明……理由。分析:將所學的概念或原則,分析為各個構成的部分,或找出各部分間的相互關係。表示的行為動詞有:選出、分析、判斷、區別、指出…..組成要素、指出….. 相互關係。

綜合:將所學到的片段概念或知識、原理原則與事實等統合成新的整體。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設計、組織、綜合、創造、歸納、聯合等。

【評論主題】8.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機會是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的第幾項目標?(A)第一項 (B)第二項(C)第三項 (D)第四項

【評論內容】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評論主題】7. 勝利國中薛校長在新生家長座談會中,跟家長特別強調教育是協助學生進入社會的重要性,接受學校教育的陶冶,將來才能成為符合社會期望的公民。薛校長是持下列何種論點?(A)知識社會學 (B)結構功能論(C

【評論內容】

@知識社會學:是從社會學發展出來的一門學科。最早提出此一名詞的是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早期此一學科較具哲學色彩,後來到曼海姆(Karl Mannheim)之後,才走向社會學的領域。知識社會學重視知識形成與社會文化條件的關聯。換言之,其研究是了解知識的內容及呈現方式如何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

@結構功能論:把社會看作一個均衡、秩序、整合的系統,整個社會系統及其各個子系統的運作基本上是協調的,每個子系統都對系統整體的生存、均衡與整合起著積極作用。

@經濟決定論:是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經濟學理論,該理論主張經濟關係(如作為持有人或資本金,或者作為工人或無產者)是社會中一起社會與政治架構的基礎,強調社會被分為互相競爭的經濟階級,其相對實力由經濟制度的本質決定。

@象徵互動論:透過人的互動所創造,而人的行動都是有意義的;主要探討

重點在於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性質與過程,社會只不過是由一群互動中的個人所組成,沒有這些互動,也就不可能組成所謂的社會團體。

【評論主題】6. 韓老師認為教育過程中存在許多意識型態,因此必須對這些「肯定性」(affirmation)加以反省批判,這是哪一位學者的主張?(A)皮特斯(R. Peters) (B)邊納爾(D. Benner)

【評論內容】皮特斯 (R. Peters):觀念分析學派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 S. Peters)在他《倫理學與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之規準簡言之有三,為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Peter’s three Education Criterias: Cognitiveness, Worthwhileness, Voluntariness),是一種真善美的規準邊納爾 (D. Benner):德國教育學家,他的普通教育學是一種批判教育學、行動教育學和辯證教育學。他的主要著作《改革教育學的理論與歷史》探討了國家政策、教育運動和教育科學之間的關係。他將教育學分為「常規教育學」和「改革教育學」兩個層面,強調對教育制度的批判性思考,並提倡教育改革。涂爾幹 (E. Durkheim):法國社會學家和教育家,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評論主題】2. 下列哪一位學者為德國批判哲學大師,他著名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1)、〔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Reason

【評論內容】

@洛克-經驗主義,人心如白紙。

教育主張:

(1) 教育方法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

(2) 主張極力免除體罰並重視品德教育。

(3) 重視身體官能的自然發展,名言:「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

(4) 經驗主義者通常將教師比喻為陶工。

(5) 主張教育的主要作用,乃是培養一位英國紳士,其順序是德行、智慧、教養及學識。

@康德-結合理性主義及經驗論,而樹立所謂批判哲學。

他著名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都是他教學之餘的力作。

純粹理性批判:真-為人類知識之成立,建立了鞏固的哲學基礎,確認了經驗科學知識的地位。

實踐理性批判:善-為人類的道德行為找到了理性的依據,同時確信人類內心深...

【評論主題】【題組】15.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地。 ②依臺北、臺南地形評估,引誘敵軍自臺北登岸,是可行的戰略。(A)①、②皆符合(B)①符

【評論內容】

由「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可知,作者主張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地,符合①的看法。由「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可知,臺北港航道深且四周有屏障,可以誘敵,符合②的看法,兩者皆符合,故答案選(A)

【評論主題】【題組】16.若依據上文設計一款戰爭攻略遊戲「海戰1894」,遊戲腳本中,根據不同的項目,會讓敵我雙方戰力值互有增減。設計者為此遊戲設定的戰力值項目最不可能出現:(A)將士經驗 (B)地理環境 (C)

【評論內容】

(A) 由「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說明將士對戰爭的影響,可知需要「將士經驗」;(B) 由「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臺中諸港,沙線淺灘」,剖析地理環境跟誘敵戰術的關係,可知需要「地理環境」;(C) 由「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澎湖不守,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說明港口相對位置的戰略重心,可知需要「攻守路線;」(D) 文章並未提及有外援,故最不可能出現。 

【評論主題】▲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

【評論內容】(B) 由首段「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可知,文章談到海戰與陸戰,且由此二種戰爭分析敵我兩方的利弊

【評論主題】▲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

【評論內容】<白話文>我們就算戰士勇敢,大將有謀略,對於打勝仗胸有成竹,有地利可以憑恃,還不如引誘敵人登陸上岸然後設下埋伏殲滅他們。不然的話,在浩瀚的海洋上,數百個人駕駛一艘船,到處作戰,等於是在未知勝負的處境作戰,就算我們未遭遇危難,但敵人消耗的力氣少,我們勞累的損失多,還需設置防守,這樣的形勢不也令人煩悶嗎?但是想引誘敵人上岸,如果沒有勝算,絕對不可行。因為敵人一旦登陸,人民的心意會受影響,軍士的心意容易動搖,如果沒有經驗老到的將領與訓練有素的士兵是無法獲勝的。我一出生便是臺灣人,為臺灣而謀劃設想,我認為:在臺北可以引誘敵人靠近岸邊,在臺南則不行。因為臺北的水道深容易通行而且有屏障,敵人停船很方便;他們如果登岸,反而失去了可以依恃的保護。臺南雖然水道雖然深,但風浪大,四周圍沒有山可以屏障,港口中不能停船;他們不登岸,便不能長久停留。至於臺中港,由於泥沙淤積,吃水深的鐵製船難以行駛。然而澎湖沒有守住,讓敵人占領了,他們便可安穩停船靠岸,以此為根據地。有時會開船四處劫掠,有時派小船窺探軍情,如此一來,臺中難以防守,臺南、臺北的安危也要擔憂。(洪繻〈籌海議〉)

【評論主題】3.謝老師認為課程是師生彼此互動中共同創造的,而林老師卻認為課程是教學者與設計者協商過後到結果,請問兩位老師對於課程實施的觀點何者正確?(A)謝老師屬於相互調適觀(B)謝老師屬於締造觀(C)林老師屬於

【評論內容】

Snyder,Bolin,and Zumwalt 的研究指出,教師在進行課程實施時,反應出三種和課程理想/課程計畫/課程目標之間不同的關係。

(一)忠實觀 ( fidelity perspective )執行者 ~不可改變課程原貌→ 目標模式 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計畫性,而且是居於核心地位。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計畫性的課程是由專家所規劃設計的,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儘量忠實完整的將此課程傳遞給學生。

 

(二)相互調適觀 ( mutual adaption ) 課程發展者、課程設計者和教師間有協調的空間→ 情境模式         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設計者與教師之間不斷調整協商的結果,他們用自己的看法來解讀原訂的課程計劃,加入自己的意見。這類教師又可細分成兩類,一類是較實務的,他...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A) 內在效度:指研究本身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