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王老師教數學時要求嚴格,經常斥責學生,導致學生變得不喜歡數學課。這種現象可用下列何種原理解釋?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C)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D)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91353
統計:A(975),B(14),C(391),D(1997),E(0)

用户評論

【用戶】Wang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漣漪效應:如同水滴入平靜湖面,擴散開來之水波。 要針對某一人而使其他人受影響才算。古典制約:刺激替代

【用戶】Glimmer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又稱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是指由於觀察他人行為,而發生的行為或態度學習。對觀察學習的研究主要為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進一步的研究顯示觀察學習與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之間的關係。

【用戶】ting ting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古典制約有:非制約刺激(UCS) 、非制約反應(UCR)、制約刺激(CS)、制約反應(CR)四種。非制約刺激(UCS) : 斥責 。非制約反應(UCR) : 不喜歡 。制約刺激(CS) : 數學課。制約反應(CR) : 不喜歡。學生本來就不喜歡斥責,如果數學課伴隨斥責,那麼在上數學課之前,學生就會以為斥責又要來了!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把數學課和斥責連在一起,久而久之就變得不喜歡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