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3. 何種取樣的觀察法,是因為事件發生及結束的時間不確定,或者事件延續很久,無法完整記錄整個過程的行為,因而採此種取樣方式作為行為解釋的依據?
(A)時間
(B)事件
(C)軼事
(D)主題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94619
統計:A(440),B(307),C(341),D(27),E(0)

用户評論

【用戶】Ellen Yi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這題題目也未免太奇怪了他說因為事件發生及結束的時間不確定,或者事件延續很久,無法完整記錄整個過程的行為, 因而採此種取樣方式答案應該要選事件取樣法吧?行為發生就進行觀察,不受行為發生的頻率限制所以我採取事件取樣法來觀察...難道我的解讀錯了?

【用戶】maze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使用事件取樣法的五項原則:1. 需清楚明確的指出及定義出觀察者所要研究的行為2. 對行為本身有足夠的了解以便知道何時何地適合觀察 3. 預先決定好要記錄的資料是哪些4. 為方便記錄,宜事先設計簡便用的紀錄表 5. 避免因使用觀察輔助器材而影響觀察情境線上測驗若是欲觀察的行為持續時間很久,舉例 某一天開始 小花的情緒變動很大,時常動不動就有大叫打人哭泣等 不同以往的行為出現。我猜這個時候 時間取樣法(設計每隔一個時段觀察,持續幾周收集量化資料) 會比 事件取樣法(單一指定事件詳實紀錄) 更適合去瞭解分析發現行為發生原因。

【用戶】萬曉萬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我覺得是出題老師的國文造詣有問題,題目應該改成【何種取樣的觀察法的缺點是無法完整記錄整個過程的行為,但因為事件發生及結束的時間不確定,或者事件延續很久, 因而可以採此種取樣方式作為行為解釋的依據?】如果無法完整記錄整個過程,怎麼還會想要用時間觀察法?這個〝因為〞放錯地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