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9. D.H. Mechenbaum & J.Goodman 所發展出來的自我教導策略,原先是用來處理哪一類型特殊教學生學生的問題行為?
(A)不專注衝動兒童
(B)中度智能不足兒童
(C)自閉症兒童
(D)小胖威力症兒童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91837
統計:A(580),B(122),C(225),D(53),E(0)

用户評論

【用戶】Emily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一)認知示範:教學者(通常是學習者父母或教師)向學習者進行示範,一邊向自己大聲說出內心的自我引導或對話,同時按照引導執行任務。(二)外顯的外在引導:教學者使用語言提供學習者外在引導,讓學習者按照外在引導操作並執行任務。(三)外顯的自我引導:學習者一邊運用語言向自己提供引導,同時按照自我引導操作並執行任務。(四)漸褪的外顯自我引導:學習者降低向自己提供引導語言的音量,同時按照自我引導操作並執行任務。(五)內隱的自我教導:學習者使用靜默無聲的內在語言,引導自己每一個步驟的操作並執行任務。綜合上述,我們了解到整個自我教導策略的訓練是透過不同形式的示範練習、內在語言的運用,使學習者由教學者外在語言的引導漸進至內隱的自我指導,並影響其主動思考、感受以及表現適當行為目標。

【用戶】107高雄正取!

【年級】

【評論內容】小安為國小三年級具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常常來不及完成,下課時經常與同學發生衝突,針對小安的問題下列哪種策略較為恰當?      D(A)安排同學提醒他注意 (B)考試時延長作答時間 (C)下課時請小安到資源班寫作業 (D)教導小安自我教導策略 

【用戶】Judy Fang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自我教導是一種自我管理程序,其理論強調藉由操控外顯行為可改變內隱的思考過程,是CBM 中學者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觀點是:行為改變的首要條件在於個體需意識面臨狀況時,本身該如何進行思考、感受、以及對別人所產生的表現影響,如此才能不斷地評估自身行為。線上測驗: /item_essay-%E4%BD%95%E8%AC%82%E8%87%AA%E6%88%91%E6%95%99%E5%B0%8E%28selfinstruction%29%EF%BC%9F%E8%A9%A6%E8%AA%AA%E6%98%8E%E8%87%AA%E6%88%91%E6%95%99%E5%B0%8E%E7%9A%84%E8%A8%93%E7%B7%B4%E5%8E%9F%E5%89%87%EF%BC%9F-4065.htm#ixzz5YJqFSJ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