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開臺進士」鄭用錫有<勸和論>旨在:
(A)勸導民眾不要分類械鬥
(B)勸導大家團結反清復明
(C)勸導統治者以和為貴善待人民
(D)勸導士大夫和平努力救國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93776
統計:A(476),B(42),C(295),D(49),E(2)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在十九世紀中葉,有一篇題為「勸和論」的文章在台灣流傳。這篇文章的誕生,有它的時代背景。當時,台灣是在滿清的統治之下,我們台灣先人移民到島上時,往往為了利益的衝突,而勇於內鬥。這篇文章,便是針對當時盛行的械鬥而提出勸告。在一百餘年後的今天,捧讀此文,仍可看到台灣先人的互鬥與決裂。此文是台灣第一個進士鄭用錫寫於一八五三年。鄭用錫號稱「開台黃甲」,是真正土生土長台灣人的第一名進士。他生於乾隆十三年(一七八八年),生在今苗栗縣後龍鎮,其父親從福建金門移民到後龍。在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中了進士,回到家鄉以後曾因負責建竹塹城(今新竹)有功而獲清廷嘉獎。到了道光四十年(一八三四年),曾進京(北京)供職,但三年後,因不慣官場生活而回到家鄉。台灣地區的械鬥從道光年間(一八二○年)起漸盛,到了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愈來愈厲害,全台治安都受影響。鄭用錫對於械鬥非常擔心,由於他的名聲遠播,他的一言一行很有威望,於是挺身而出,手寫了一篇「勸和論」,親自到各村莊去分發此文,並努力勸解。民眾對他信服,很受感動,械鬥漸漸平息。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鄭用錫,字在中,號祉亭,竹塹人。生於乾隆53年(1788),卒於咸豐八年(1858)。用錫於道光三年中進士,會試第四十一名,殿試三甲第109名,清代以臺灣為原籍而高中進士,鄭用錫是第一位,人稱「開臺進士」。咸豐三年漳,泉,粵各莊械鬥,用錫撰〈勸和論〉,並親為調解,對地方安定貢獻良多。曾編纂《淡水廳志》,著有《北郭園集》、《周易折中衍義》、《周禮解疑》等。《周易折中衍義》是其中屬於哲學類的著作,然未刊。又,一說此書乃王士俊撰,鄭用錫輯校。

【用戶】林美齡

【年級】小三上

【評論內容】開臺進士」鄭用錫有<勸和論>旨在: (A)勸導民眾不要分類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