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四歲幼兒最常出現的敘事結構類型是什麼?
(A)青蛙跳敘事
(B)典型式敘事
(C)流水帳敘事
(D)雙事件敘事

參考答案

答案:A,C
難度:適中0.542553
統計:A(1696),B(119),C(1087),D(83),E(3)

用户評論

【用戶】黃曉芙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兒童期的主要敘事能力發展(表格內容整理自錡寶香老師的「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一書): 2歲以彼此無關連的話語述說人事物,採累積方式,缺乏可讓人理解的前後參照訊息。訊息內容多與害怕、生氣、驚嚇等有關(我討厭/不喜歡….)3~4歲內容可能包括人物、主題或背景,以及故事的開始、中間和結尾,且各要素間已有合乎邏輯的互補關係,但繞著故事核心的事件之間並未有連結,缺乏明確的因果關係,可能屬於跳躍式(未依照邏輯、發生順序呈現,省略重要訊息)、或流水帳式(較單調,未能彰顯主題)。5~6歲已能敘述較長且完整的故事,包含引發事件、結果、嘗試/行動等故事結構要素,且闡述的內容合乎邏輯,主題明顯,但仍缺乏主角的目標或內心反應/計畫等。學齡8歲左右可以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到了11、12歲則可敘述情節越來越複雜的故事(相嵌或交互式)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原本答案為A,修改為A,C

【用戶】陳阿力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B)典型敘事:一段敘事中含有人事時地物,也會對事件作評價以及解決問題和相關訊息(D)雙事件敘事:一段敘述中包含了兩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