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 貝爾和柴西那(Beyer & Zeicher)認為師範教育偏重教學方法技巧、測驗工具和評量技巧等研究,忽略了課 程和教學的政治和意識型態的意涵。此種觀點強調的是:
(A)非歷史性取向
(B)社會改良導向
(C)意識型態導向
(D)課程統整取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73261
統計:A(82),B(966),C(1010),D(228),E(0)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網路搜尋到的資料Kliebard區分美國主要的課程理論為:(各具不同的課程目的觀和課程內容觀,也反映出不同的深層社會意義)(1)人文主義:重視傳統文化知識與價值的傳遞,較具社會保守主義的色彩 (2)社會效率論:強調科學管理技術在課程發展與學校教育實施上的運用,其目的在於培育具競爭力的經濟公民,偏重於強調課程對社會的經濟功能(3)發展學派:學生中心論的課程,重點放在學習者需求的滿足、動機的激勵和課程在學童心智發展層次上的契合(個性化的完成,個人主義色彩極濃)(4)社會改良論:重點放在社會中不同群體間支配現象或不平等現象的分析,主張課程應該使學童批判地解讀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體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與衝突,發展批判思...

【用戶】柯小柯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請問 社會改良和批判取向 如何分辨?強調意識形態的不是"批判取向"嗎?

【用戶】Q爺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這題可真是難啊

【用戶】Yatingche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老師偏重在教學方法技巧、測驗工具和評量技巧等研究,忽略了課 程和教學的政治和意識型態的意涵;換言之~因為老師有注意到課程中的意識形態,所以有刻意忽略這樣偏頗的內容傳達/分析解讀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正好符合社會改良論的定義。所以答案選D。社會改良論:重點放在社會中不同群體間支配現象或不平等現象的分析,主張課程應該使學童批判地解讀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體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與衝突,發展批判思考與批判行動,以改造現有不平等社會(激進社會改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