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是誰的作品?
(A)李白(菩薩蠻)
(B)柳永(雨霖鈴)
(C)歐陽脩(生查子)
(D)朱敦儒(西江月)。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43002
統計:A(473),B(306),C(123),D(301),E(7)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上: 單字解釋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註一)。  【註釋】  (註一)連,另本作「更」。亭為途中休憩之所。古人於道上十里之距設「長亭」;五里之距設「短亭」。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詩心】  平原上一排排的樹林之間,有一縷縷炊煙生起,嬝娜隨風擺動,真像白絲般交織著。更遠的青山,綿延著,它的水中倒影也是一片碧綠。這一股的綠色,釀成一片寒意,也促使人產生傷感。暮色偷偷地侵入高樓,牠卻看到有一個婦人在哀傷著、想著心事。  她因何憂傷呢?原來是在思念她的良人。她熬不住相思的痛苦,跑下樓來,希望能早一刻見到她的良人,可是等了那麼久,良人並不因為她的急切而出現。「良人呀!你為什麼不趕快回來呢?你不看看:鳥兒都西天色已晚而急急地飛回巢來,你為什麼這麼不在意?」「哎呀!他身在那麼遠,怎麼能這麼快就現身呢?沿途上一直是一個長亭再接著一個短亭,再一個長亭、再一個短亭,……怎麼一直走走不完呢?」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梁元帝賦云:“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詞境界似之。然其寫日暮景色,更覺淒黯。此兩句,白內而外。“瞑色”兩句,自外而內。煙如織、傷心碧,皆瞑色也。兩句折到樓與人,逼出“愁”字,喚醒全篇。所以覺寒山傷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則以人不歸耳。下片,點明“歸”字。“空”字,亦從“愁”字來。烏歸飛急,寫出空間動態,寫出鳥之心情。鳥歸人不歸,故云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粱元帝賦云“空佇立”。“何處”兩句,自相呼應,仍以境界結束。但見歸程,不見歸人,語意含蓄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