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教師體罰學生,說孩子不打不成器,是心理學上的那一種防衛作用﹖
(A)補償作用
(B)退化作用
(C)認同作用
(D)文飾作用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04029
統計:A(32),B(9),C(26),D(439),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合理化(Rationalisation)又稱『文飾作用』 將自己不好或不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隱藏起來,並另外再找一個比較正當的理由,來解釋自己所做的行為或後果。通常可分為四種情況: 『酸葡萄』作用:凡事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能力無法取得時,就加以破壞。如同預言故事中的狐狸抓不到葡萄時就說:「那葡萄是酸的,我原本就不要吃它。」 『甜檸檬』作用:得不到原來所需求的,而對非原本想要的東西加以讚賞。如檸檬原本是酸的,但自己花了很多力氣得來的只是個酸檸檬,是很丟臉的事。因此就自己直誇『檸檬』多麼的甜。 『推諉』作用:遇到過失的時候,很快的將過錯推到別人的身上。例如:兩個兄弟在搶一件玩具時,不小心將火車頭拉斷了,這時哥哥就責備弟弟說:「都是你不給我,跟我搶,才會把它弄壞的。」 『援例』作用:引用慣例或別人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如自己偏食不吃青椒,卻說,老師也挑食不喜歡吃青椒。

【用戶】Neeröd Lee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飾作用賦予我們的行為一個合乎邏輯,合乎理性,符合社會要求或至少可被接受的動機,以掩飾原本的衝動或有助於緩和所受的打擊,即以「好理由」取代「真理由」,如:酸葡萄、甜檸檬的自我解嘲方式,通常在實際運用時會以個人好惡、歸罪他人或情境、事實需要無可避免、援例的方式去找藉口文飾作用:理由化-ex..兒童上學遲到,說媽媽太晚煮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