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關於詮釋學取向的教育社會學研究,下列何者為其基本觀點?
(A)社會真實是固定不變的
(B)人類互動過程產生社會建構的意義
(C)實驗研究能準確掌握行為的真實意義
(D)人類行為是依據客觀條件或普遍的意義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12629
統計:A(16),B(553),C(47),D(160),E(0)

用户評論

【用戶】S級教師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B選項為解釋論中的象徵符號互動論解釋論:以人本身為出發點詮釋社會現象、著重班級社會體系中人與人的互動(教室社會學),主要概念在「過程」(微觀)1.Husserl現象學:本質直觀,回歸事象本身,對事物「存而不論」2.符號互動論:人們在互動過程以符號表達意念、價值和思想 3.俗民方法論:長期參與觀察在自然情境中無結構且深入訪問,並設身處地了解    ※對教育現象的社會學分析、解釋,採「衝突論」、「符號互動論」4.知識社會學:課程是社會組織的知識,重視教育內容,關心「誰的知識」在學校流傳,造成不公平的社會再製現象 知識本身形成『階層化』。看更多:/note_book.php?bsid=10619&noteid=21942#99

【用戶】chrishuang680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解釋(詮釋)論學派強調由生活事件入手,透過觀察,深度訪談及文件分析屬於微觀取向,教育上的探討範圍包括班級社會學、知識社會學重視學校內部班級社會體系與人際互動關係的研究要點:日常活動:以日常活動為研究對象主動性:解釋論學者強調師生思想與行為的「主動性」,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自己的角色,並且創造出彼此交互作用的過程與型態。意義:要了解日常活動,必須掌握住人們賦予其行為的意義,所以解釋論者很重視「意義」所謂的「意義」既為,老師必需了解學生日常生活當中同儕之間互動的意義。互動與磋商:日常生活是與他人互動而形成,「磋商」是指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主觀性:解釋論學者所採用的是一種「主觀的研究方法。」為了避免偏見產生,此派學者主張運用「同理的理解」,「互為主體性」來常握行動者社會行為的意義。所以D的選項應該要將客觀性改為主觀性才對哦。

【用戶】13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C)、(D)屬科學實證取向詮釋學:傳達與了解他人訊息的科學。hermeneutics一詞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天使Hermes,負責傳遞並「詮釋」宙斯的訊息基本理論:1.重視事物發展的歷史特質,即各種事物接受其過去發展情形而建構現在,並以未來引導現在。2.強調詮釋者的主體意識與歷程,並尊重詮釋者的生命意義。3.主張設身處地地從整體環境中,掌握生命脈絡。4.重視意義客觀性與主觀性的互動關係。教育上的意涵:1.先備經驗有助於學習2.學習是擴展意義的歷程3.掌握意義的詮釋是教育的起點4.學生主觀意識應受重視5.教學事件應就整體情境來理解6.運用質的研究方法協助主體呈現自己第一階段—中世紀神學詮釋學:研究聖經第二階段—客觀主義詮釋學:詮釋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