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行為目標分為那三個領域?
(A)主學習、副學習、附學習
(B)認知、技能、情意
(C)記憶、理解、應用
(D)思考、欣賞、發表。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19671
統計:A(406),B(11529),C(486),D(115),E(0)

用户評論

【用戶】Frost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行為目標一般只包含「行為本身」、「行為情境或條件」、「行為標準」等兩三個要素。每一行為目標只配合一種學習成果,切勿列出二種以上的學習成果。  以下是行為目標的敘寫實例:  能正確指認正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認知目標)。  能欣賞別人的成就(情意目標)。  能做出跳高的動作(技能目標)。

【用戶】Joanne Cha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克伯屈(W.H.Kilpatrick)杜威的學生,為進步主義者1.主張課程編製以兒童的興趣為中心。2.克伯屈的設計教學可分為四步驟,決定目的(purpose)擬定計劃(planning)實行(executing)及評估(evaluating)。3.主張:同時學習原則(包括三項) :主學習、副學習、附學習(輔學習)4.方案教學三階段1萌芽2發展3統整

【用戶】Joanne Cha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Bloom布魯姆精熟教學、行為學派團體教(班級教學)進度教師決定特色:時間本位  1未達精熟者-補救教學  2達精熟者-充實性活動分類系統將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為六大層次,以知識之認識為最低層的學習行為,由下而上分別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六個層次。口訣:一姐用心建造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意與技能等領域,每一領域各有5至6層 布魯納(J. Bruner)認知學派發現教學法、螺旋式課程主張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學,可將同樣的課程教給不同年齡層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