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禮記.學記〉關於這段文字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的?
(A)學習有個別差異,會呈現不同類型的缺失
(B)或失則多是指貪多務博,雜學不精
(C)或失則易是指專門找容易的內容學習
(D)或失則止是指學習時容易半途而廢教育綜合測驗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37975
統計:A(141),B(40),C(255),D(38),E(0)

用户評論

【用戶】CW Hsieh

【年級】研二上

【評論內容】非教育類,請歸至國文類,謝謝。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由教育學程◆教育基本知識 移到 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用戶】M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有的人貪求多學而過於龐雜,因而未能融會貫通;有人好高騖遠,而所學粗略不實;有人見異思遷,不知取捨,而學不專精;有人畏懼困難,畫地自限而不求上進。這四種缺失,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心性不同,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心性,然後才能補救學生的缺失。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心性缺失,助長其善;失之多者使其能夠融會貫通,失之寡者使其能夠進於篤實,失之易者使其能精於所知,失之止者使其能夠勉於所行,力求上進。如此方能長善而救其所失。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024/?inde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