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蘇洵〈管仲論〉)文義與下列那一個選項相近?
(A)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B)天凝地閉,風厲霜飛
(C)讒邪害公正,浮雲蔽白日
(D)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50937
統計:A(3205),B(109),C(533),D(42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時候年齡代稱

用户評論

【用戶】楊茱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一般事業的成功,並不是成功在成功那天,一定有所原因;禍亂的發生,並不是發生於發生那天,也一定有發生的預兆。

【用戶】May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礎:墊在柱下的石頭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36「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蘇洵〈辨姦論〉)作者認為靜者與賢者所知之別在於: (A)靜者觀省能力佳,能窮通天際(B)靜者有預見之智,能透視天理 (C)賢者易因個人喜好,趨利避害(D)賢者往往昧於事理,是非不分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4 年 -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關務、身心五等#20696答案:C難度:適中29 蘇洵〈辨姦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

【用戶】楊茱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一般事業的成功.....看完整詳解

【用戶】May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礎:墊在柱下的石頭

【用戶】都考我會的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礎ㄔㄨˇ潤ㄖㄨㄣˋ而ㄦˊ雨ㄩ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