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顏氏家訓.慕賢》:「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飢渴。」下列成語何者最適合說明這個現象?
(A)動輒得咎
(B)前倨後恭
(C)不虞之譽
(D)貴耳賤目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24936
統計:A(54),B(184),C(84),D(334),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惠玲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動輒得咎:指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B)前倨後恭: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C)不虞之譽:意料不到的聲譽。 (D)貴耳賤目:相信傳聞,而不信眼見的事實。

【用戶】Cynth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語譯: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而對身居別縣他鄉的,稍稍傳聞名聲,就會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如饑似渴地想見一見。

【用戶】林惠玲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動輒得咎:指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B)前倨後恭: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C)不虞之譽:意料不到的聲譽。 (D)貴耳賤目:相信傳聞,而不信眼見的事實。

【用戶】Cynth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語譯: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而對身居別縣他鄉的,稍稍傳聞名聲,就會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如饑似渴地想見一見。

【用戶】林惠玲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動輒得咎:指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B)前倨後恭: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C)不虞之譽:意料不到的聲譽。 (D)貴耳賤目:相信傳聞,而不信眼見的事實。

【用戶】Cynth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語譯: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而對身居別縣他鄉的,稍稍傳聞名聲,就會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如饑似渴地想見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