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第三.16則》)
【題組】根據本文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陶公性檢厲」是說陶侃為人很節儉小氣
(B)「聽事前除雪後猶濕」,「除」是指去除
(C)「後正會」是說後來開會說明木屑的用途
(D)「都無所妨」是說木屑發揮了防滑的作用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31422
統計:A(18),B(544),C(55),D(1057),E(0)

用户評論

【用戶】麻糬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語譯】陶侃性格謹慎嚴厲,做事勤勉努力。他在擔任荊州刺史時,曾經下令負責造船的官員將鋸木所剩下的木屑收藏好,不論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後來在正月初一集會時,適逢連日下雪剛轉晴,廳堂前的台階在下雪后仍然潮濕,於是全部鋪上鋸木屑,使得人員進出都不受妨礙。又下令官用的竹子,都留下粗厚的竹頭並收集起來,堆積如山。後來桓溫討伐西蜀,需要製造戰船,就將這些竹頭用作釘子。又聽說他曾徵調當地的竹篙,有一位官員將竹子連根取下,用竹根當作竹篙的鐵足,陶侃便破格提拔,將他連升兩級。本則故事描述(1)陶侃將鋸木所剩的木屑以及(2)粗厚的竹頭成功的廢物利用,以及(3)晉陞將廢物再利用的官員,這三個實例,說明了他在生活中小細節上隨時用心,以及簡約的價值觀,也充分顯現出他個性謹慎嚴厲,以及做事勤勉努力的一面。

【用戶】Hsu Baleng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解析:(A)陶侃性格檢束嚴厲(B)台階(C)在正月初一大會僚屬

【用戶】Chang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出自《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注釋】(1) 陶公:陶侃,字士行,晉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市西)人。歷經荊州刺史、武昌太守等職,封長沙郡公。為東晉名臣之一。(2) 檢厲:謹慎嚴厲。 (3) 敕(音赤):命令。(4) 錄:收集。 (5) 正(音征)會:指正月初一的集會。 (6) 聽事:官署聽取報告、處理政事的廳堂。(7) 除:台階。(8) 厚頭:接近根部的竹頭。 (9) 桓宣武:即桓溫。字符子,晉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人。為晉明帝女婿,由於多次征伐有功,官至大司馬,與郗超等人圖謀篡位,但未成功而死。諡宣武侯。(10) 裝船:製造船隻。(11) 發:徵發。(12) 所在:指當地。(13) 竹篙:撐船的竹竿。(14) 足:鐵足,裝在篙頭部的鐵腳。(15) 兩階...

【用戶】麻糬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語譯】陶侃性格謹慎嚴厲,做事勤勉努力。他在擔任荊州刺史時,曾經下令負責造船的官員將鋸木所剩下的木屑收藏好,不論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後來在正月初一集會時,適逢連日下雪剛轉晴,廳堂前的台階在下雪后仍然潮濕,於是全部鋪上鋸木屑,使得人員進出都不受妨礙。又下令官用的竹子,都留下粗厚的竹頭並收集起來,堆積如山。後來桓溫討伐西蜀,需要製造戰船,就.....

【用戶】Hsu Baleng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解析:(A)陶侃性格檢束嚴厲(B)台階(C)在正月初一大會僚屬

【用戶】Chang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出自《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注釋】(1) 陶公:陶侃,字士行,晉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市西)人。歷經荊州刺史、武昌太守等職,封長沙郡公。為東晉名臣之一。(2) 檢厲:謹慎嚴厲。 (3) 敕(音赤):命令。(4) 錄:收集。 (5) 正(音征)會:指正月初一的集會。 (6) 聽事:官署聽取報告、處理政事的廳堂。(7) 除:台階。(8) 厚頭:接近根部的竹頭。 (9) 桓宣武:即桓溫。字符子,晉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人。為晉明帝女婿,由於多次征伐有功,官至大司馬,與郗超等人圖謀篡位,但未成功而死。諡宣武侯。(10) 裝船:製造船隻。(11) 發:徵發。(12) 所在:指當地。(13) 竹篙:撐船的竹竿。(14) 足:鐵足,裝在篙頭部的鐵腳。(15) 兩階...

【用戶】110已上榜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A)「陶公性檢厲」是說陶侃為人很節儉小氣---謹慎嚴厲(B)「聽事前除雪後猶濕」,「除」是指去除---廳堂前的台階,下雪後仍然很潮濕(C)「後正會」是說後來開會說明木屑的用途---後來,在正月初一集會(D)「都無所妨」是說木屑發揮了防滑的作用

【用戶】snoopy75smb

【年級】研二下

【評論內容】檢厲 ㄐㄧㄢˇ ㄌㄧˋ態度嚴謹,個性檢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陶公性檢厲,勤於事。」除 ㄔㄨˊ[動]1去掉。如:「剷除」、「掃除」、「為民除害」、「排除萬難」。2免掉舊官職,任命新官職。《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一回:「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都尉。」3更易、更換。如:「除歲」、「爆竹一聲除舊歲」。4整治、修治。《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及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5用一數把另一數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於三。」[名]1臺階。《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