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班規的制度應該符合甚麼原則?
(A)內容詳盡。
(B)採用正面措詞。
(C)項目應多元。
(D)內容應以固定為宜。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97297
統計:A(4),B(332),C(13),D(13),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班級常規的意義朱文雄(民79)認為:班級常規(classroom discipline)=教室規則(classroom rules)+教室秩序/程序(classroom procedures),是學生與老師在教室內日常生活的一種規律,是學生與老師雙方取得協議而執行的。學生與老師遵守班規是一種義務,違反班規就理應受到懲罰;而學生不但是「立法者」,也是「執法者」,「立法」與「執法」使學生在學校生活中能有一套公信力的約束作用,不但能消極的壓制壞行為的發生,也有其積極的作用:設計或安排一個良好教學與學習的環境,使學生的不良行為無從發生,同時也培養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制定班級常規的原則一、由師生共制定:師生共同擔負建立班規之責,讓學生對規範有更高的執行與配合意願,進而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二、內容簡潔:班規的條文以簡單扼要容易記住、易於執行為主,並且要「明確」、「合理」,切合兒童認知與生活經驗(勿過於抽象),才能自日常生活中被學生確實實施。例如:制定「吃飯前要洗手。」,而非「我們吃飯前要先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潔,以免把細菌吃進肚子裡去。」三、積極正向的措辭:班規的內容宜具正面意義,正面的鼓勵往往比負面的禁止有效。要積極的告訴學生「該如何做」,而非消極的說「不能可以做些什麼」。例如:告訴學生「上課時要專心聽講。」,而非「上課時不可以干擾他人或東張西望。」四...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班級常規執行的原則對事不對人:教師對學生應該一視同仁,絶不能因不同的人犯錯而有不同的標準判定。此外,教師應該就事論事,不能自身的情緒加諸於學生的身上。預防重於治療: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榜樣,而對於未實踐班規的的學生,應究其原因,予以個別輔導。「事先教會學生如何做好該做的事,比事後懲罰責罵來得好。」注重合作而非命令:制定班級常規的旨意,是在協助學生自我引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而非操作學生、表現教師的權威。因此,當學生違反班規時,應以和學生「合作」的態度來選擇下一步的行為,勿以直接強迫命令、指揮恐嚇的方式對待學生,致使學生產生抗議反彈。正向的引導:當學生違反班規或產生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