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3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5-37題。
        卡夫卡說:「世上有無窮的希望,只是不屬於我們。」他筆下的人物,都致力於看似可及的目標,卻始終搆不到成功的邊。在這驟然黯淡的世界,把卡夫卡的話反過來講好像也通:「世上毫無希望,除了屬於我們的希望。」        我講的是氣候變遷。人們絞盡腦汁想控制碳排放,實在頗有卡夫卡小說的氣氛。我常聽人說:只要眾志成 城,就能「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 在1988年有科學證據時,這可能是事實,但過去三十年,排放到大氣中的碳,卻相當於兩百年來工業化社會的碳排放量。         科學家研判:倘若全球平均溫度上升超過2℃,大勢將無可挽回。「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說法是:要把上升溫度控制在2℃以內,必須在「下一個」三十年間,把淨排放降到零。        決策人士所提的解方,在我看來應有幾個先決條件。首先,製造汙染的國家得關閉大部分能源與運輸的基礎設施。根據《自然》期刊某篇論文的說法,現有全球基礎設施倘若運作到 正常壽命終 止 ,碳 排放 量將 超出 大災難來 臨前所能接受的限額 — 這 還 不包括數千個施工中和已規劃的計畫。其次,應有周全的能源政策。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個笑話 — 歐盟使用生質燃料,卻使印尼因種植油棕樹、採收棕櫚油而加速濫伐。最後,人人對受限的生活必須照單全收,為後世、為遠方受威脅的國家忍受不便。         你可以說我悲觀,但我實在不覺得人們能在短期內貫徹解方。有些行動派人士主張,若公開承認問題無法解決,會降低大眾採取改善行動的意願。這讓我想到某些宗教領袖,生怕大眾若少了永遠得救的保證,就懶得循規蹈矩。我因此很好奇,倘若我們決定告訴自己真相,接下來會如何?       長遠來說,當溫度越過無法回頭的點,我們只能接受世界的變化。但短期來看,碳排放減半,多少可延緩面對臨界點的時間。宗教改革時有個教義問題:行善是因為能進天堂?或單純因為行善是好事?如今儘管「天堂」是個問號,你還是很清楚,如果人人行善,世界就可能更好。(改寫自強納森‧法蘭岑〈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題組】

37. 下列2021年的新聞,能印證作者「悲觀面」想法的是:(占2分,單選題)
① 已 開 發 國 家 承 諾 於 2023 年 前 , 每 年 提 供 1 000 億 美 元 協 助 開 發 中 國 家 因 應 氣○候變遷

② 英 、 美 等 國 承 諾 , 2022 年 底 前 終 止 海 外 未 減 排 化 石 燃 料 的 直 接 投 資 , 日 、 韓○等大金主國未加入連署
③懸 宕 多 年 的《 巴 黎 協 定 》全 球 碳 交 易 市 場 規 則,於 氣 候 峰 會 確 立 架 構,有 助 於○政府與企業交換碳權 

④ 印 度 提 議 將 氣 候 峰 會 協 定 的 措 辭 , 由 碳 排 放 「 逐 步 淘 汰 」 改 為 「 逐 步 減 少 」,○獲中國、伊朗、南非等國支持
(A)①③ 
(B)② 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629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晴軒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因為他說要找悲觀面的 所以你可以看有沒有負面的詞1.他有提到「協助」這個詞是比較正面的 他也沒有出現其他負面的詞彙

【用戶】皇冠會掉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1.已開發國家承諾提經費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有助於解決氣候問題,不符合作者悲觀想法。2.日、韓等大金主國未加入「終止未減碳企業的投資」連署,無助於減少碳排放,符合作者悲觀想法。3.「全球碳交易市場規則」的確立,能夠加強各國透過市場機制合作,進而提高減碳的效率,不符合作者悲觀想法。4.碳排放「逐步淘汰」改為「逐步減少」,會減緩零碳排計畫,無法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符合作者悲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