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閱讀下列短文(節錄自聯合報,民國 90 年 10 月 1 日)後,回答問題:民國 90 年 9 月 16 日至 17 日,納莉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形成洪水,重創大臺北地區。流經大臺北地區的河流有淡水河(廣義的淡水河包括它上游的大漢溪)、基隆河等。淡水河出海前,先與基隆河在社子島附近會合(如右圖)。基隆河發源於標高 500 公尺的臺北縣菁桐山,從發源地至它與淡水河交會處,全長約 86 公里;淡水河發源於大霸尖山附近標高約 3500 公尺的品田山,全長約 159 公里。依 200 年洪水頻率,基隆河的最大洪水流量為每秒 2300 公噸,而淡水河的最大洪水流量約是基隆河的 10 倍之多。臺北氣象觀測站測得 9 月 16 日單日降雨量為 425 公釐,此外大臺北地區當天深夜適逢大潮,在這一段大潮時間前後,臺北盆地漲水恰巧有一次高峰。水利技師曾指出大臺北地區的防洪工程,淡水河右(東)岸堤防總是比左(西)岸先加高,而早期基隆河南岸堤防總是比北岸完整,故批評上述防洪工程近乎「以鄰為壑」。


【題組】(3)如圖所示,流經臺北縣市的淡水河大致由南往北流,基隆河大致為由東向西流,而從短文得知大臺北的防洪工程,淡水河右岸堤防築得比左岸高,而早期基隆河南岸堤防築得比北岸完整。假設防洪工程設施通常以優先保護較多住家和商業區為考量,則臺北市位於社子島附近上述兩河交會點之哪一方位應該擁有較多的住家和商業區段?
(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答:__29__。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