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曾引起雙包案論爭的元代文人畫名作《富春山居圖》,以下敘述何者為非?
(A)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B)作者為黃公望
(C)子明卷為真跡
(D)是一幅水墨風格的山水畫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45361
統計:A(32),B(5),C(246),D(8),E(0)

用户評論

【用戶】106-謝謝阿我考上了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無用師卷」名稱原由,是因為題跋說明畫給「無用師」,無用師本姓鄭,號無用,是個道士,是黃公望師弟。1746年收藏家安儀周死後家道中落,「無用師卷」被變賣後被清宮收藏。乾隆皇帝認定1745年收藏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為真,在「子明卷」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55處並加蓋玉璽,在他出巡時常比對真實風景與畫中風景。「無用師卷」由於不被視為真跡故沒有他的題字,僅有「大臣梁詩正奉勅敬書乾隆御識」文字,因此黃公望在畫中的留白空間得以保留。「剩山圖」有1669年王廷賓的題跋,說明1650年吳洪裕火燒「富春山居圖」的故事。民國初年曾流落民間,後來被上海吳湖帆收藏,並用篆字提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前韓葑題「富春一角」,意指現存...

【用戶】米漿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乾隆皇帝在1745年讀到大臣沈德潛的文集,文中對「富春山居圖」大為稱讚,同年得到「子明卷」,「子明卷」名稱是因為題跋指是畫給「子明隱君」,但尚未考證出實際人員。直到國民政府點收北京故宮文物,故宮博物院發現黃公望曾在曹知白的《群峰雪霽》上題字,藉由該字跡輾轉證實「無用師卷」才是真跡,但由於子明卷是富春山居圖被燒前所仿摹,故成為了解富春山居圖原作之重要參考。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和「子明卷」今收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剩山圖」今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用戶】米漿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乾隆皇帝在1745年讀到大臣沈德潛的文集,文中對「富春山居圖」大為稱讚,同年得到「子明卷」,「子明卷」名稱是因為題跋指是畫給「子明隱君」,但尚未考證出實際人員。直到國民政府點收北京故宮文物,故宮博物院發現黃公望曾在曹知白的《群峰雪霽》上題字,藉由該字跡輾轉證實「無用師卷」才是真跡,但由於子明卷是富春山居圖被燒前所仿摹,故成為了解富春山居圖原作之重要參考。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和「子明卷」今收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剩山圖」今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用戶】Narita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無用師卷」才是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