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7.「自我應驗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又稱為
(A)標籤效應(labeling effect)
(B)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C)慈悲效應
(D)月暈效應(halo effect) 。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4393
書單:月暈效應-所有考題、寒蟬效應、實作評量

用户評論

【用戶】CHEN JAY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慈悲效應: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作较好的评价,所以对他人的评价也比较高。但这种慈悲效应只发生在评价人的时候。

【用戶】annienthu

【年級】

【評論內容】想請問 「月暈效應」和「標籤效應」的差別是什麼呢?兩者不都是把對別人先入為主的概念類化去評斷對方之後的行為嗎?我知道「月暈效應」通常會高估表現(把對方想得比實際還好),而「標籤效應」常和不好的行為有關(把對方和不好的行為聯想),但「尖角效應」不就已經是壞的以偏概全了嗎(這和標籤效應不就又一樣嗎)?

【用戶】anna ye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比馬龍效應與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類似,預言可以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假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

【用戶】燕子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標籤效應(labeling effect):標籤效應是一個自然人、一個組織、一個地區給別人貼上標籤之後所產生的效應,包括強化、自我認同、刻板印象。多數為不佳的。**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 (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比馬龍效應與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類似,預言可以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假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月暈效應(Hallo Effect) 是好的以偏概全。如果學生成績好,容易讓人覺得他其它方面的表現也不錯。**尖角效應(Horns Effect) 是壞的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