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應是歌詠下列何種動物?
(A)鷹
(B)蟬
(C)虎
(D)猴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57939
統計:A(44),B(308),C(5),D(2),E(0)

用户評論

【用戶】eivk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ㄖㄨㄟˊ”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用戶】愛新覺羅載湉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蟬垂下像帽帶似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綿的聲音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