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暫停(time out) ,剝奪特權和賠償等行為管理策略是屬於那種原理的運用?
(A)懲罰
(B)行為塑造
(C) 負增強
(D) 消弱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6054
統計:A(3594),B(362),C(774),D(71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行為改變技術、行為改變技術

用户評論

【用戶】Yuan Lung Hu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負增強是移除嫌惡刺激吧= =

【用戶】Claire Pa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正向增強 - 在行為反應之後增加個體所喜愛的刺激所產生的強化作用,如給予食物、金錢等。負向增強 - 在行為反應之後減少個體所厭惡的刺激所產生的強化作用,如關掉令人痛苦的電流。負向增強有兩種,逃脫制約出現在令人厭惡的刺激剛出現,且行為終結它時。例如抓癢或按下鬧鐘的按鈕。迴避制約出現在一個為了避免出現厭惡刺激的行為時。例如爲了避免飢餓而進食,或是為了避開塞車而改變路徑。正向懲罰 - 又稱第一型懲罰,實驗者在環境中增加令人厭惡的刺激,以對行為進行懲罰(如短暫電擊)。負向懲罰 - 又稱第二型懲罰,是將環境中的正向增強減少(如拿走食物盤)。維基百科

【用戶】Yuju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負增強:移除個體不喜歡的(移除嫌惡刺激)例:愛校服務,可以銷過懲罰:呈現嫌惡刺激 或 取消正增強 (ex:隔離) 來抑制非預期行為

【用戶】Tenshing Lee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若題目去除逗號,暫停剝奪特權和賠償,則可以選「負增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