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9. 「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請問下列哪一類理論的道德觀與此觀點最為貼近?
(A)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y)
(B)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
(C)關懷倫理學(ethics of care)
(D)效益論(utilitarianism)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52799
統計:A(1679),B(186),C(69),D(638),E(0)

用户評論

【用戶】HSIU CHIEH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D27. 在以「教師道德觀」為主題的研習活動中,關於「道德」的涵義,林老師將其表述為:「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的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 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林老師的道德觀最接近哪一種道德理論? (A)效益論 (B)心理利己論 (C)倫理利己論 (D)社會契約論教檢(教師檢定)◆教育原理與制度- 103年 - 103年教學原理#15028

【用戶】陳偲柔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社會契約論(又譯《民約論》,或稱政治權利原理)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於1762年寫成的一本書。《社會契約論》中主權在民的思想,是現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響了逐步廢除歐洲君主絕對權力的運動,和18世紀末北美殖民地擺脫英帝國統治、建立民主制度的鬥爭。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及兩國的憲法均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盧梭相信,一個理想的社會建立於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關係。與約翰·洛克一樣,盧梭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盧梭聲稱,一個完美的社會是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雖然他沒有定義如何達成這個目標,但他建議由公民團體組成的代議機構作為立法者,通過討論來產生公共意志。  社會契約論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權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他所說的政治權威在我們的自然狀態中並不存在,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社會契約。在社會契約中,每個人都放棄天然自由,而獲取契約自由;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只有每個人同等地放棄全部天然自由,轉讓給整個集體,人類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約自由。

【用戶】Baad Hu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KOHLBERG社會契約論-(三期六段)

【用戶】Wick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社會契約只談到自由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利益等字眼利益論不是追求眾人最大利益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