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提到番茄的營養成分,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茄紅素」。茄紅素又稱為「番茄紅素」,能夠防止日晒對番茄的傷害,對番茄而言具有保護的功能。
       一般人認為,愈少加工處理的食物,對健康愈好,然而根據研究,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反而是經過烹煮後對人體幫助愈大。深究其原因,是因為番茄中的番茄紅素絕大部分是屬於「反式番茄紅素」,必須要轉化成「順式番茄紅素」才能被細胞好好吸收,而轉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加熱。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反式番茄紅素無法吸收?其實,細胞對於物質的吸收是受到細胞膜上的受器所控制,這些受器只接受特定形狀的分子,反式番茄紅素與順式番茄紅素的差別,就是分子形狀不同。當番茄紅素變成順式時,形狀被細胞膜上的受體所接受,所以能夠順利被吸收,至於反式番茄紅素,則會直接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
       由此可知,要由番茄中攝取番茄紅素,必須要先將番茄煮過才是。
【題組】6.順式番茄紅素與反式番茄紅素最大差異是什麼?
(A)分子量不同
(B)分子形狀不同
(C)分子組成不同
(D)分子大小不同。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EllaChien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從第三段中間「反式番茄紅素與順式番茄紅素的差別,就是分子形狀不同」,可得知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