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某研究人員擬為一水稻新品種釐訂氮肥推薦用量。試驗時氮素用量設有 60、120 及180 (X, Kg(N)‧ha-1) 三個處理等級;田間佈置採用 RCB 設計,每處理等級重複四次。試驗數據中之稻穀產量 (Y, Kg‧ha-1) 經初步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題組】⑴ 請據此測驗氮素用量對該水稻品種之稻穀產量是否已經呈現顯著的一次(linear)、及/或二次(quadratic)效應。(10 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35659
統計:A(293),B(488),C(1710),D(434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心靈實體說(伍振鷟)、教育的隱喻、心靈實體說vs心靈狀態說

用户評論

【用戶】于士捷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答案沒錯~

【用戶】lys382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35歲前:理性主義(形式訓練說)教育萬能(人出生時好像是白紙)(重視實務經驗):認為人類心靈如白紙,先天並無固定形式,但有一些基本的「官能」(faculties)與生俱來,如推理、想像判斷、思考等能力,可因後天 訓練加強,教育即在鍛鍊這些官能,此說形成西方古典主義教育之中心理論。此說要點如下: 1.教學注重過程而非內容,內容是次要的,主要以形式過程為主。 2.強調學習遷移,認為教育過程中若訓練了一種基本能力,便可處理各種不同情境。 3.以數學及古典與文學科最具形式訓練價值。(心靈實體說) 35歲後:經驗主義(知識來自經驗),知識來源始自感覺與思考。洛克的教育主張(一)─其道德教育可說是“以理培德”,有中庸色彩“能讓學童...

【用戶】Flora.C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一.心靈實體說(一)主張:人的身體外尚有一個靈魂,為一個非物質的實體,一切生命、思想與動力的根源,可支配身體。(二)代表人物: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等。(三)教育理論:官能心理學派之形式訓練說。1.教育目的:主張形式目的,而非實質目的。2.教育價值:理論性的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較重要。3.教育方法:應用記憶、背誦、抽象的思考方法。二.心靈狀態說(一)主張:心靈並非靈魂,而是假定的靈魂各種作用,是我們自覺的內心生活的種種狀態,此心理狀態發生於經驗,經驗係由感覺、反省而合成觀念,故觀念乃是構成心靈的原子。(二)代表人物:經驗主義者休謨(心靈原子論)、赫爾巴特等(觀念聯結論)。※赫爾巴特教學法,原為明瞭、聯絡、系...

【用戶】戴竹修 (感謝阿讓我一次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訓練注意力、記憶力和思考力,把較屬於內心層面(肉眼看不到的東西)當做可以實際操作訓練的實體,心靈實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