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下列何者不是建安詩的特色?  
(A)樂府文士化
(B)講究平仄
(C)古詩樂府化
(D)現實詩與浪漫詩平分秋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17852
統計:A(79),B(529),C(170),D(30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絕句律詩比較、絕句與律詩比較、詞和曲不同之處

用户評論

【用戶】張琳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講究平仄是近體詩的特色

【用戶】不死鳥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F樂府文士化:眾所周知,孔子從當時流行的歌謠中輯出三百篇為詩經,這是樂府詩最早的開端,到了漢代,樂府詩充分發展,直到魏晉南北朝,一些文士大量創作,比如曹操短行「歌」、曹丕箜篌「引」、長干「曲」、孔雀東南飛(焦仲卿妻)、東非飛伯勞「歌」、唐李白的將進酒、李賀的李慿箜篌引等俱是佳作,帶動樂府詩的發展,逐漸脫離民間離俗質樸的型態。 (發展與『詞』很類似)(補充:漢武帝立樂府後,一面教貴族文士作郊廟用歌詩,一面令樂府收集民歌入樂。不朽佳作如:陌上桑、羽林郎、江南可採蓮、長歌行、秋風辭、佳人歌等。南北朝兵亂,佛老思想盛行,社會秩序破壞,民間樂府特別發達。大抵北方英雄多輕生尚武之壯歌,南方溫柔女子低吟其多愁善...

【用戶】謝孟臻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建安文學源自時代環境的刺激。漢末政治動蕩,戚宦爭權,黨錮之禍,州牧割據,連年戰爭,社會動亂,民生困苦,給文人提供了創作題材,藉文學作品發出慨嘆,反映社會實況及個人遭遇。詩人也繼承漢末以天下為己任的士風,發展出一種昂揚奮發的建功立業精神。建安文學源自儒學衰微。由於政治混亂,國家體制崩壞,人們對禮教產生懷疑,相信佛道思想,擺脫儒家經學的束縛,正統思想失去約束力,士人思想解放,擴闊了創作的空間,文學的作用不再是闡發經義,而是反映現實生活,展現建安士人的個性,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有助文學發展。建安文學源自政治領袖的倡導。建安末年,曹氏父子掌握政治大權,他們雅好文學,於是形成以曹氏為中心的文學集團,以...

【用戶】善若水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樓上諸君講得落落長,也沒講到重點。建安時期,曹操事前此第一位大量作樂府的文士、王侯,故而樂府之作,不再是前此不見經傳的文人或樂師相關人士的積累之作,進而帶動整個建安集團參與樂府歌詞的創作,即是所謂『樂府文士化』。如七子之一的陳琳,其〈飲馬長城窟行〉,每句字數參差錯落,很大程度的保留了樂府辭最初依樂變化的形式。至於『古詩樂府化』,倒不如說,本來詩、樂府,兩者的面目在建安那時仍是很模糊的,專力寫作不唱不樂的詩在建安那詩也幾乎沒有,即如七哀之題,在當時也可能可以唱。真要有專利寫作不可樂的古詩,也得倒入晉之後。(參考書目之後再附吧,或可谷哥朱曉海老師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