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請問此說最接近何種人權?
(A)集會自由
(B)遷徙自由
(C)人身自由
(D)言論自由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6493
統計:A(93),B(87),C(67),D(6796),E(0)

用户評論

【用戶】Lin Pj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防民之口,甚於防川】33 《國語周語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上文旨在強調 (A)政府要隨時防範風災水患的發生 (B)政府要讓人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C)人民的意見比風災水患來得可怕 (D)建堤疏濬是政府安民的首要工作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1 年 - 101年 地方五等 一般行政#9380答案:B 難度:簡單「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下列選項對此說明何者正確 (A)國君應有效控制人口的成長否則糧食不足造成人民的死亡會比河川氾濫時還嚴重 (B)君子應小心輿論的不實傳播小人製造的流言會如河川氾濫般無法管控造成傷害 (C)治國如果只是一味防堵人民的言論就像堵...

【用戶】YA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國語《召公諫厲王止謗》: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

【用戶】YA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想說知道典故,可以增加記憶,所以放了上面一大串。如果覺得看整篇很麻煩,可以只看黃色標記的部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