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淮南子》:「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獻魚,公儀子弗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魚,故弗受。夫受魚而免於相,雖嗜魚,不能自給魚;毋受魚而不免於相,則能長自給魚。』」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完全正確?
(A) 「一國獻魚」這件事可說是:竭澤而漁,投其所好
(B) 公儀休的弟子所提出的想法可說是:短視近利,目光如豆
(C) 公儀休的主張可說是:為淵敺魚,洞若觀火
(D) 公儀休對弟子所言的反應是:自圓其說,強辭奪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83333
統計:A(47),B(168),C(61),D(12),E(0)

用户評論

【用戶】Ady Che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詞目】為淵敺魚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洞若觀火】觀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也作「明若觀火」、「洞如觀火」。// 【為淵敺魚】ㄨㄟˋ ㄩㄢ ㄑㄩ ㄩˊ 水獺想吃魚,卻把魚趕到深淵去。比喻處理不當而使結果違背最初的願望。也作「為叢敺雀」、「為叢驅雀」。//【敺】 ㄑㄩ [動]驅逐、驅趕。同「驅」。// 【竭澤而漁】 排盡池湖的水捕魚。比喻一味榨取,不留餘地。也作「涸澤而漁」。//【涸】ㄏㄜˊ [形]水乾竭、乾枯。如:「乾涸」。// 【目光如豆】形容目光短淺,器識狹隘。如:「一個人如果目光如豆,只顧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擁有美好前程的。」

【用戶】Ady Che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詞目】為淵敺魚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洞若觀火】觀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也作「明若觀火」、「洞如觀火」。// 【為淵敺魚】ㄨㄟˋ ㄩㄢ ㄑㄩ ㄩˊ 水獺想吃魚,卻把魚趕到深淵去。比喻處理不當而使結果違背最初的願望。也作「為叢敺雀」、「為叢驅雀」。//【敺】 ㄑㄩ [動]驅逐、驅趕。同「驅」。// 【竭澤而漁】 排盡池湖的水捕魚。比喻一味榨取,不留餘地。也作「涸澤而漁」。//【涸】ㄏㄜˊ [形]水乾竭、乾枯。如:「乾涸」。// 【目光如豆】形容目光短淺,器識狹隘。如:「一個人如果目光如豆,只顧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擁有美好前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