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下列有關韻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詞起源於晚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兩宋,又有「詞餘」、「曲子詞」、「長短句」等異名。
(B)駢文特色辭藻華美、典故繁富、音律和諧、對偶工整,又名「四六文」。
(C)樂府本為官屬之名,秦時設立,掌國家祭典樂制。多數為民間歌謠,大抵不知作者;少數為文人所作之詩頌辭賦,大抵可知作者。
(D)賦的特色大致上可分為兩種:其一為楚辭體的賦,脫胎於楚辭;另一為採問答方式鋪陳的散文賦,源於孔子賦篇。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50427
統計:A(113),B(650),C(492),D(51),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新樂府運動之介紹

用户評論

【用戶】薛朵兒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四個選項的解答整理如下:(A) 詞起源於「晚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兩宋」。又有「詩餘」、「曲子詞」、「樂府」、「倚聲」、「長短句」。(B) 駢文特色:1.駢文不協韻,為無韻之文、2.駢四儷六,對偶工整、3.辭藻華美、4.典故繁用、5.音律和諧。*題目在問韻文,而駢文為非韻文。(C) 樂府詩:「樂府」本為官署之名,秦時設立,掌國家祭典樂制。漢興,因襲秦制,至武帝時為之更張,最為興盛,除傳統雅樂外,大量蒐集民間歌謠,並吸收西域音樂,以協律都尉李延年為主管。其職責乃在採集文人詩辭及民間歌謠(延續詩經傳統),「被之管弦以入樂」。而樂府詩列為古詩的一種(D)賦是漢代文學的代表,體製受楚辭及荀子《賦篇》影響:其一為楚辭體的賦,脫胎於楚辭,另一為採問答方式鋪陳的散文賦,源於荀子《賦篇》

【用戶】多說無益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此時真希望自己是中文系的

【用戶】加加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請問選項B是錯哪一部分,我真的看不懂

【用戶】林怡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詩餘」(B)駢文非韻文。(D)源於荀子《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