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陳心從小異常好動、調皮,嚴厲的父親,把他交給好友管教;飽學之士的好友,就代陳心的父親管教他。陳心以為他後來的成就,要歸功於這段讓他看到好榜樣,也保持父子良好關係的學習。那麼,陳心的父親採用什麼教育方式?
(A)易子而教
(B)規訓懲戒
(C)自由放任
(D)愛的教育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25941
統計:A(4476),B(113),C(46),D(199),E(0)

用户評論

【用戶】Lin Pj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易子而教」語出〔孟子‧離婁上〕;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主張家庭教育應藉賢父兄人格和親情的影響,使子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品格,才能謹守中道而有所作為。不過「知識」的傳授,做父親的便不宜親教其子,因為在教學時,父親可能因期望過高,要求過嚴,以致引起兒子的反感。造成父子的不和,這是家庭的最大不幸。所以主張「易子而教」,將教正責善的工作,交給教師代行,以維持父子的親情,保持家庭的和諧。   「易子而教」的主張,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是很好的理念,因為若由父兄執行,照我國早期的觀念,是父嚴母慈,父親難免有責之過切的表現,而造成兒子離叛,有損親子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子弟也可能因為教者為父兄,而掉以輕心,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易子而教」既可全父子之親情,又可不失其教導,實在是一種適切的方式。

【用戶】番番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題目是陳父的好友幫陳父教育孩子,是沒有交換,但跟易子而教的本意是一樣的,將教育的工作給他人執行。

【用戶】olra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A)易子而教:指交換孩子進行教育,以免父子間因關係親密而影響教育方針。(D)愛的教育: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以愛為出發點,並以愛為教學活動的指導準繩,處處鼓勵學生,激發其奮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