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的想法是:
(A)父子相隱乃天理人情
(B)大義滅親是正直的表現
(C)為善不欲人知才是真行善
(D)謙言魯國不如楚國民風純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85605
統計:A(3078),B(228),C(538),D(74),E(0)

用户評論

【用戶】toro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有個實踐遵行正直之道的人,他的父親偷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孔子說:「我家鄉正直的人和你所說的不同,人家是父為子遮瞞,子為父遮瞞,而正直也就在其中了。」子不宜逆倫告發父,那麼「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才合乎人倫道德,而合乎人倫道德當然就是正直的了。』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這故事背後有背景,那樣解釋隱為糾正的話。故事搭不上。葉公,沈諸梁,羋姓,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封地在葉邑(河南葉縣南舊城),自稱葉公,在葉地治水開田,頗具治績。曾平定白公之亂,擔任楚國宰相。因為楚國封君都稱公,故稱葉公。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x5qak49.html所 以 葉公是說他 審堂上的事情。放在子路篇。前面故事是在審堂上了,接著後面孔子說是對這件故事 說 父親要能糾正做兒子的錯誤,兒子也要能糾正父親的錯誤如果是這樣的話,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葉公說對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然後孔子回:父親要能糾正做兒子的錯誤,兒子也要能糾正父親的錯誤=在審堂上互推責任?指責對方的錯?如果是想表達,我們的人不會偷羊的話=不會回吾黨之直者異於 是。異於葉公所說的"直"正常孔子和一般故事在寫不會天外飛來一筆才對。

【用戶】今天做題了沒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總之,每個人總是會有不對的地方。孔子的想法或許在某些方面是值得稱讚,但也不需一味地對他馬首是瞻,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東西方都一樣,我們可以尊敬智者,採納其對的說法,不須全盤接受,也不需全盤否認。

【用戶】跋前躓後日乾夕惕珠圓玉潤虛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肉圓沒有加辣就會被揍   我還是大義滅親好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hBnlrRWoE 看看黃秋生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