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以下有關魏 晉南北朝文學的敘述,何者為是?
(A)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
(B)陶淵明的〈閑情賦〉寫其生活中閒情逸致的一面
(C)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對司馬氏的政權十分推崇
(D)王粲的〈登樓賦〉結合抒情與寫景顛覆了漢賦堆砌的習氣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73741
統計:A(32),B(277),C(37),D(442),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駢體文之介紹、張我軍之介紹

用户評論

【用戶】Takuya Asao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陶淵明的這篇《閑情賦》是少數中國男性文人,描寫對愛情的嚮往最直接、最坦率並帶濃厚、深切、細膩之誠摯與溫柔的文章了,「願在衣為領,承華首之餘芳... 」,想像自己寧為衣之領,只為能接近感受愛人的溫潤與芳香... 如此親暱不保留的愛情宣言,相信只要動過真情的人,都能感到共鳴。十願十悲的背後,我覺得是一顆誠摯且坦率的心,情感本身是需要透過外在形式來傳達的,而展現心中愛慕之意,是需要勇氣的。

【用戶】不死鳥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淵明《閑情賦》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願在莞而火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禦,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用戶】may_a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

【用戶】w2788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閒情賦〉是陶淵明作品中頗為特殊的篇章,歷來對其思想內容的解釋和文學價值的認定,看法頗為分歧。蕭統《陶淵明集》題序首先提出「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賦」的批評,長久以來,否定〈閒情賦〉價值的人多以「卒無諷諫」為口實,對〈閒情賦〉大加撻伐。由於「卒無諷諫」之說,關係到全賦價值的認定,加以〈閒情賦〉在魏晉辭賦閒邪主題的發展上,具有壓卷總結的重大意義,〈閒情賦〉為陶淵明追求政治理想,防閒仕進之情的宣言。關於《閒情賦》的主旨,歷來是爭議的焦點。歸結起來,主要有二派。一派認為此文並無寄託,純為愛情描寫,故可名之為「愛情說」。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蕭統。他在《陶淵明集序》中批評《閒情賦》說:余愛嗜其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