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0、孟子認為人若能推廣充實「四端」,最好的成效是什麼?
(A)足以事父母 
(B)人有仁心 
(C)足以保四海 
(D)民好是懿德 解析: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93701
統計:A(14),B(74),C(100),D(35),E(0)

用户評論

【用戶】Jackie Liu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四善端是孟子提出性善論理論思想的一部分。具體來講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源頭;孟子稱這四個源頭為「四端」。另外,孟子也將「四端」比作人的「四體」,比喻人性中的善如同四肢一樣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孟子認為認識到善的本性就需要將其發揚光大。[1]後來又被儒家擴充到「八端」,分別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用戶】Tiger Eli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

【用戶】詩婕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公孫丑上第六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