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幼兒園與其分班設立變更及管理辦法規定財團法人私立幼兒園董事會應置董事(A)5-11人(B)5-18人 (C)5-17人 (D)5-10人。

【評論內容】財團法人私立幼兒園董事會應置董事五人至十七人,並置董事長一人,由董事推選之;董事長為幼兒園.....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9. 下列哪一項學習情境不是運用維高斯基(L. S. 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theory)?(A)提供豐富的讀寫萌發環境(B)提供大量同儕互動的機會(C)提供

【評論內容】另外補充,維高思基,認知理論,強調教師教學時,必須重視師生互動及同儕互動

【評論主題】43. 小均老師問小芬:「妳有沒有姊姊?」小芬:「有。」小均老師再問:「那小芬的姊姊有沒有妹妹?」小芬:「沒有。」由以上現象推論,小芬目前的發展階段最可能會出現下列哪一種情形?(A)看到爸爸躲起來,以

【評論內容】題目,是只會做單向思考(缺乏可逆性),與選項C,缺乏保留概念, 是同個發展階段。都在皮亞傑的   運思預備期  (出處:幼稚教育   王立杰  1-81)選項a應該是在   感覺動作期    因為爸爸躲起來,他並未尋找,就覺得爸爸不見了

【評論主題】39. 爸爸訂了很多的規定,要求龍龍要絕對順從,只要龍龍沒有遵守指令或規定,爸爸就會用激烈的手段來懲罰他,完全不聽他的解釋。依據包姆林德(D. Baumrind)的觀點,此屬於下列哪一種管教型態?(A

【評論內容】我猜答案是:(A)低「接受/回應」,高「控制/要求」,是因為爸爸沒有辦法聽他的解釋,所以是低(接受/回應),而爸爸要龍龍絕對順從,而且龍龍沒有照規定來就是激烈手段懲罰,就是高(控制/要求)

【評論主題】33. 為了建立幼兒情緒安全感以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教保員在規劃學習情境時,下列何種作法較不適合?(A)新生剛入學時,邀請爸爸媽媽留園陪伴一段時間(B)明確讓幼兒瞭解老師對教室中行為的期待和規定(C)

【評論內容】D選項為 )依附物對幼兒情緒安全感並無幫助,所以應提醒家長勿讓幼兒帶心愛玩偶到班上應該改為   有幫助,可以試著讓孩子帶來,以安撫情緒

【評論主題】25. 有關混齡編班對於幼兒溝通技巧的增進,下列敘述何者較適合?(A)年長幼兒能察覺年幼幼兒的錯誤語法並加以糾正(B)年幼幼兒較不社會化,會按照年長幼兒的理解力而調整自己的言語(C)年長幼兒因為自我中

【評論內容】(A)年長幼兒能察覺年幼幼兒的錯誤語法並加以糾正 (應該會察覺但是不至於糾正)(B)年幼幼兒較不社會化,會按照年長幼兒的理解力而調整自己的言語 (應該還是維持自己的說話方式,因為年幼較自我中心)(C)年長幼兒因為自我中心的限制,在面對年幼幼兒時,無法調整說話方式(年長幼兒較社會化,較會調整為年幼幼兒聽懂的語言)

【評論主題】16. 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觀點,若要創造幼兒認知發展階段轉變的契機,採取下列何種措施較適合?(A)多提供符合其原有基模之活動(B)多提供挑戰其原有基模之活動(C) 多給予練習機會,以提

【評論內容】調適,即個體在同化歷程中遇到“認知衝突“時,分析情況探討困難根源以矯正既有的基模,尋求新方法來符合新環境的需求,以使問題獲得解決的歷程。即改變或修正原有基模去適應外在因素。  幼稚教育,王立杰,1-79

【評論主題】5.阿哲最近常出現打人的行為,老師為了要深入了解,利用自由活動時間進行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阿哲打人出現攻擊行為的次數,此種觀察法為:(A)樣本描述法 (B)軼事紀錄法 (C)時間取樣法 (D)事件取樣

【評論內容】時間取樣法:研究者在固定觀察時間,在許多不同情境中選取大量觀察者或觀察資料。其優點之一,可以記錄行為發生的頻率

【評論主題】(藝術 社會 製造 探索 )請問 是誰提出的本能?(A)洛克(B)杜威(C)福祿貝爾

【評論內容】兒童有4種本能,即社交的本能、製作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和探究的本能,與此相應,兒童有4種興趣,即交談或交流方面的興趣、探究或發現的興趣、製作或建造的興趣和藝術表現方面的興趣。

【評論主題】幼兒園與其分班設立變更及管理辦法規定財團法人私立幼兒園董事會應置董事(A)5-11人(B)5-18人 (C)5-17人 (D)5-10人。

【評論內容】財團法人私立幼兒園董事會應置董事五人至十七人,並置董事長一人,由董事推選之;董事長為幼兒園之負責人。 

【評論主題】25.依據蒙特梭利(M. Montessori)的理論,二至三歲幼兒剛入園時的課程安排,下列敘述何者為宜?(A)以感官教育開始,語言學習為輔(B)以日常生活訓練開始,語言學習為輔(C)以感官教育開始,

【評論內容】蒙氏「生命的建構韻律」,0~6歲,特質:孩子從經驗中建構自己。題目指的是剛入園時,所以應該從已經知道的日常生活開始。

【評論主題】15.兩歲的小多將他手中的玩具分享給前來拜訪的小朋友。此種分享行為稱為什麼?(A)同理 (B)合作 (C)自主 (D)利他

【評論內容】利社會行為:行為論:幼兒與人分享或幫助失望無助者的利社會行為 出處:幼稚教育  王立杰  1-112

【評論主題】25.教師將幼兒輕微的不適當行為(如:用衣袖擦鼻涕)引導至適當行為(如:用衛生紙擤鼻涕),這種行為輔導的策略稱為什麼?(A)取代 (B)增強 (C)削弱 (D)隔離

【評論內容】我也選擇「增強」,但是看書中解釋,增強是:攻擊行為產生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