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47.自奧蘇貝爾(D. P. Ausubel)「解釋式教學」(expository teaching)的意義看來,教師應在學生學習前先提供聯結舊經驗與新知識之學習素材,此素材稱為?(A)概念統整 (B

【評論內容】

前導組體:

1.教師在教學之前如提出一個「比學習材料本身具有較高抽象性、一般性及涵蓋性的引介材料」

2.可以提供先備知識並促進外在連結,是協助學生理解之教學策略

3.結合舊概念與新概念,並有利於學習的教學步驟

【評論主題】47.自奧蘇貝爾(D. P. Ausubel)「解釋式教學」(expository teaching)的意義看來,教師應在學生學習前先提供聯結舊經驗與新知識之學習素材,此素材稱為?(A)概念統整 (B

【評論內容】

前導組體:

1.教師在教學之前如提出一個「比學習材料本身具有較高抽象性、一般性及涵蓋性的引介材料」

2.可以提供先備知識並促進外在連結,是協助學生理解之教學策略

3.結合舊概念與新概念,並有利於學習的教學步驟

【評論主題】30. 下列哪一種藥物,是屬於 ADHD 的長效型治療藥物?(A)專司達 (B)利他能 (C)鋰鹽 (D)理思必妥

【評論內容】利他能:短效藥物,服藥後約半小時開始發揮...

【評論主題】41. 學生跟輔導老師說:「我今天考試錯了兩題,我的人生要完了。」請問這是 Beck 所說的哪一種認知扭曲?(A)個人化 (B)二分法 (C)誇大或貶抑 (D)標籤化

【評論內容】

【貝克Beck的認知扭曲】

(1)獨斷地推論(Arbitrary inference,斷章取義):指沒有充足而相關的證據便驟下結論。

(2)選擇性的偏差推論(Selective abstration,選擇性的簡化):指以整個事件中的單一細節下結論,而失去整個內容的重要性。

(3)過度類化(overgeneralization):指把某件意外事件產生的極端信念不恰當地應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環境中。

(4)誇大或貶抑(Magnification and exaggeration):負向事件過度強調。

(5)個人化(personalization):無任何理由的使外在事件與自己發生關聯。

(6)極端化的思考(Polarized thinking,兩極化思考):用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極端地將經驗分類,將事情都分為「好或壞」。

(7)災難化:將自己憂慮的事物加以擴大,使自己恐懼。

(8)標籤化:對於自己所發生過的某些錯誤或過失,做出過度解釋造成負向看法。

【評論主題】16.下列哪一個百分比(制)在測驗中的表現最差?(A)T 分數=30(B)Z=-1.5(C)PR=10(D)標準九 2 分

【評論內容】(A) T分數:50+10Z T分數30 → ☆ = -2 (...

【評論主題】4. 關於兒童團體的帶領,以下何者看法是正確的?(A)在校園中帶領兒童團體,有其限制,故無須注意倫理問題(B)兒童團體以非結構性團體之效果較好(C)國小階段兒童團體輔導活動的設計,可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兒

【評論內容】

(A)在校園中帶領兒童團體,有其限制,須注意倫理問題(B)兒童團體以結構性團體之效果較好(C)國小階段兒童團體輔導活動的設計,可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也可以針對一般的兒童(D)在小學校園中,團體輔導活動與班級輔導活動的團體動力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