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5 關於單側聲帶麻痺(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的語言治療策略,下列何者錯誤?(A)硬起聲(hard glottal attack) (B)嗓音功能訓練(voc

【評論內容】

如果依照嗓音與嗓音治療p.5-13課本內容。四個選項的治療法都有提到。4個選項都應對

臨床上使用的嗓音治療法包括:共鳴集中法、半吞嚥法、頭部擺位法、低頭縮下巴法、手指按壓手法、舌頭前伸/i/、哈欠-嘆氣法、音調滑向高音以及吸氣發聲法。每一個方式都有充分的促進單側聲帶麻痺,嗓音表現之解剖上與生理上的理論基礎。如果依照原文書 Clinical Voice Pathology: Theory and Management unilateral (adductor) vocal fold paralysis voice therapy:-hard glottal attack exercises硬起聲-用力大叫pushing exercises -head tilit method 傾頭 -半吞嚥法half-swallow boom technique -vocal function exercises 嗓音功能運動 yawn-sigh approach (Boone1971)著重於教導病人 recognize the sensation of laryngeal relaxation

【評論主題】3 關於學齡前兒童語意介入活動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教導新詞(例如:三角形)時,治療師可同時使用語意提示(三角形是有三個邊的形狀)和音韻提示(這個詞是「厶」開頭,跟「森林」一樣) (B)為了增加

【評論內容】

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語教學 第五章

語意介入主要是在建立與發展詞彙意義、詞彙的廣度/深度,提高或改善詞彙的提取與儲存/詞彙庫、語意網路的建立等認知運作、象徵性語言的理解與應用。因此語意介入的重點常常放在這些層面上。相關介入策略如下:   1.詞彙教學 2.語意網路 3.語意整合 4.象徵性/比喻性語言

【評論主題】47 臨床失智評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是由患者之病史、日常生活功能、簡單的智能測驗,做為評估失智症嚴重度的工具。下列何者不是 CDR 要評量的六種功能之一?

【評論內容】

失智評估量表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半結構式的問卷評估失智患者的失能,藉由與病人的互動判定其的認知退化程度,根據家屬提供的訊息評量失智患者的嚴重程度,優點是針對日常生活、認知功能等面向評估,但可能因為家屬的主觀回答影響評估結果。

評量6種功能:記憶力、定向感、解決問題能力、社區活動能力、家居嗜好、自我照料

【評論主題】25 關於單側聲帶麻痺(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的語言治療策略,下列何者錯誤?(A)硬起聲(hard glottal attack) (B)嗓音功能訓練(voc

【評論內容】

如果依照嗓音與嗓音治療p.5-13課本內容。四個選項的治療法都有提到。4個選項都應對

臨床上使用的嗓音治療法包括:共鳴集中法、半吞嚥法、頭部擺位法、低頭縮下巴法、手指按壓手法、舌頭前伸/i/、哈欠-嘆氣法、音調滑向高音以及吸氣發聲法。每一個方式都有充分的促進單側聲帶麻痺,嗓音表現之解剖上與生理上的理論基礎。如果依照原文書 Clinical Voice Pathology: Theory and Management unilateral (adductor) vocal fold paralysis voice therapy:-hard glottal attack exercises硬起聲-用力大叫pushing exercises -head tilit method 傾頭 -半吞嚥法half-swallow boom technique -vocal function exercises 嗓音功能運動 yawn-sigh approach (Boone1971)著重於教導病人 recognize the sensation of laryngeal relaxation

【評論主題】3 關於學齡前兒童語意介入活動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教導新詞(例如:三角形)時,治療師可同時使用語意提示(三角形是有三個邊的形狀)和音韻提示(這個詞是「厶」開頭,跟「森林」一樣) (B)為了增加

【評論內容】

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語教學 第五章

語意介入主要是在建立與發展詞彙意義、詞彙的廣度/深度,提高或改善詞彙的提取與儲存/詞彙庫、語意網路的建立等認知運作、象徵性語言的理解與應用。因此語意介入的重點常常放在這些層面上。相關介入策略如下:   1.詞彙教學 2.語意網路 3.語意整合 4.象徵性/比喻性語言

【評論主題】30 下列何者是由舌下神經支配,且能調控舌骨的肌肉?(A)二腹肌(digastric muscle) (B)頦舌肌(genioglossal muscle) (C)外翼肌(external ptery

【評論內容】(A) 二腹肌(digastric muscle) 前腹:三叉神經之下顎枝控制Trigeminal N.的mandibular N.分支 後腹:顏面神經 Facial N. 控制

【評論主題】3 [+響音(sonorant), +舌面(coronal), +有聲(voiced)]所描述的語音是下列何者?(A)/d/ (B)/n/ (C)/s/ (D)/z/

【評論內容】

構音及音韻障礙導論:兒童語言障礙 ★2★ ☆...

【評論主題】1 人類的呼吸功能主要分為兩大類別:維生呼吸與言語呼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維生呼吸為意識下的行為,是人體的本能反射動作,由血液中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來決定 (B)言語呼吸程序較為簡單,只需考量言語

【評論內容】

維生呼吸(平靜呼吸):是無意識的,自動的程序。呼吸的速度與深度根據當時身體的需要而定。                                是人體的本能反射動作,由血液中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來決定言語呼吸:序較為複雜。

【評論主題】49 醫療狀況穩定下,早產兒適合開始由口進食之受孕後年齡(post conception age)為何?(A) 28~30 週 (B) 30~32 週 (C) 32~34 週 (D) 34~36 週

【評論內容】經口餵食是一種複雜的感覺與動作協調機制,早產兒 一般而言在受孕週數27-28週就有非營養性吸吮的動作出現,約在受孕週數34週就可經口腔餵食以獲得所需營養。

【評論主題】41 Yairi(1997)曾整理兒童口吃特徵的量化指標,供臨床鑑別診斷參考。有關這些指標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口吃兒童之口吃式不流暢與整體不流暢的發生頻率高於非口吃兒童 (B)口吃兒童在重複音

【評論內容】

 (B)口吃兒童在重複音/音節間的間隔時間(interval)較非口吃者短

→因口吃者重複音節或詞的速度比非口吃者快 (重複速度較快,是因為重複當中的間隔較短)

【評論主題】39 口吃個案說話時,若眼睛看著地板,在 SSI-4(Stuttering Severity Instrument-4)的計分是屬於那一類?(A)不必計分 (B)口吃頻率 (C)口吃時長 (D)身體伴

【評論內容】

修訂中文口吃嚴重度評估工具(成人版)(SSI-4)  適用對象:18歲以上成人

可評估三項外顯行為特徵,分別為:1. 口吃事件發生頻率 2. 口吃事件平均時長  3. 可觀察的身體伴隨行為  4. 自然度眼睛看地板→可觀察的身體伴隨行為

【評論主題】36 有關年齡對口吃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大多數口吃開始於青少年期 (B)大多數口吃開始於兒童語言快速發展期之後 (C)大多數口吃的開始和兒童語言快速發展同時期 (D)大多數兒童的口吃復原於

【評論內容】

口吃起始時間:通常是2-5歲,有些在學齡。平均發生年齡2.5歲,男女比兒童2:1、成人4:1

  自發性復原率:70-75%→恢復時間:大部分發生在學齡前,約在口吃發生後的一年半中

【評論主題】34 關於容易發生口吃的位置,下列何者正確?(A)成人口吃的發生位置和功能詞有高度相關 (B)說中文的口吃者,口吃發生的位置在句中音節會比句首音節更為明顯 (C)根據 Bloodstein(1974)

【評論內容】

1. 詞類

英文:口吃位置與詞類無關

中文:口吃位置與詞類有關,容易發生在內容詞,尤其是動詞

2. 位置

→首語難發。傾向出現在句子的起始位置,而且是在句法結構單位的界線上

【評論主題】36 語言治療師可提供吶語症個案與他人溝通時的策略,以增加個案的理解度(comprehensibility) ,但不建議使用下列何項策略? (A)說話時可使用手勢加以輔助溝通的訊息 (B)在說話之前,

【評論內容】

:dysarthria語速介入:降低語速、停頓時間利用、延遲聽覺反饋(Delayed Auditory Feedback,DAF)、定速設備、字母輔助、節拍提示、視覺回饋

dysarthria調律和自然度介入:呼吸群的層次治療(將語句斷成正常的語法單位)、對比重音作業(不同句型的練習,如:疑問句…)、對照作業、語速控制、從高結構化開始漸漸到自發性言語

【評論主題】42 Ambrose 與 Yairi(1999)提出加權口吃式不流暢公式(weighted stuttering-like disfleuncy),其方式與主要目的為何? (A)加權不合節律說話的次數

【評論內容】

加權的口吃式不流暢(weighted stuttering-like disfluency,WSLD):目的,加權不合節律的說話和重覆頻率,增加WSLD指標的敏銳度

 WSLD = ( [(PW+WW)× RU]+(嚴重度× DP) ) / 100個音節× 100%

【評論主題】38 有關口吃發生的相關效應之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當口吃者連續朗讀同篇文章多次後,其口吃發生頻率將逐漸下降,此稱為一致性效應(consistency effect) (B)當口吃者連續朗讀同篇文

【評論內容】適應性(adaptation):當大聲地、連續不斷地重複念讀同一段落很多次時,每多讀一次,口吃發生的次數會減少,具有一致性。典型為:從第一次到第五次的唸讀,口吃會有50%的下降。一致性(consistency effect):重複念讀文章時,最後一次唸讀時出現的口吃詞彙,通常與一開始口吃詞彙相同臨近性(adjacency effect):口吃傾向出現在那些曾經出現過口吃詞彙附近的位置。預期性效應(anticipation effect):指口吃者雖然不是完全預測得到口吃,但可以準確地先行搜尋,並預測哪些詞或哪些詞的部分將出現口吃(知道何時會口吃,有時也知道會如何口吃)。在治療中,會使用預測口吃發生的能力,來訓練口吃者能開始在口吃發生之前,改變預期的口吃行為。

【評論主題】34 下列有關 Guitar(2014)中期口吃(intermediate stuttering)的描述,何者正確?(A)中期口吃者的言語不流暢大多是輕鬆、不費力的,僅言語不流暢出現的比率較高,通常在

【評論內容】

中期口吃(intermediate stuttering):6-13歲blocks are most fr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are common; the child has a continuing, persistent fear of stuttering.

如果不進行治療,口吃可能會經歷以下發展階段:

臨界口吃(1.5-6歲)Borderline Stuttering:重複和延長是輕鬆自然的,孩子對自己的口吃感覺不會產生負面情緒。開始口吃(2-8歲)Beginning Stuttering出現第一個阻塞和肌肉緊張的跡象,有時會出現逃避行為;孩子對自己的口吃感到極度沮喪。中期口吃(6-13歲)intermediate stuttering阻塞最頻繁出現,逃避和避免行為普遍存在;孩子對自己的口吃持續有強烈的恐懼感。成型/進階口吃(14歲以上)Advanced Stuttering阻塞變得更長且更緊張,孩子使用大量的逃避行為和掩飾策略;孩子對自己的口吃感到非常負面,常常到達無法正常生活的程度。

【評論主題】29 對於一位來自新住民家庭的 3 歲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語言治療師詢問兒童的家人,優先選擇教導同住家人親戚的稱呼作為目標詞彙,而不是教導動物詞彙。此目標選擇最符合下列何項原則? (A)選擇可在溝通技巧

【評論內容】

兒童的語言發展可分爲6期,如下:

1﹒發音時期:從出生至一歲左右,是幼兒出生後發音的預備期。笑聲、哭聲甚至發出『嗚嗚』、『呀呀』等聲音,均是此期兒童的語言。嬰兒的語言發展可說是從哭聲開始,約從三個月到一歲爲止。嬰兒偶然會牙牙學語,重復發出一些無意義的聲音﹝如『da da da』﹞以吸引別人的注意。至九個月大,嬰兒會開始對簡單的命令有反應。此時期的幼兒語言發展,可說是從無意義到有意義,由無目的到有目的,由生理需求的滿足到心理需求的滿足。

2﹒單字句期:從一歲到一歲半開始說話,幼兒己學到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字,能發出重的單音,如『爸』、『媽』等,但這些單字己表示整句的意思,同時幼兒亦會以『聲音』的妤征代稱物品,如『汪汪』代表狗。

3‧多字句期(稱呼期):約從一歲半至兩歲,幼兒開始將不同的兩個詞語組成一句子,從單字句逐漸進展至數字句,如『媽媽,汪汪』,再進而發展多字語句。開始時,兩個語句常有間隔,但結構不甚緊密,可說是亳無文法,如『媽媽—車』。此外,幼兒也開始使用一些詞,最先是名詞,如『糖糖,花花』,漸漸加入動詞,再增加形容詞。此時,幼兒說話不再只是發音及模仿成人的聲音,並且,開始學習語句的意義。在此期幼兒的語言發展神速,口語詞學習得很快。 

4‧文法期:兩歲到兩歲半,幼兒開始注意文法,可清晰、正確地說出一完整的句子;約在兩歲半時,幼兒己開始有人稱的觀念,會使用『你、我、他』,開始意識到自我,發現自已與自已的世界是相對立。及有客觀的存在,此外,幼兒己能瞭解聲音所代表的意義。

5‧複句期(好問期):兩歲半到三歲半,此期幼兒逐漸多使用複句,雖然使用時常出現遺漏關係詞的現象,但這現象會逐漸有改善;三歲期間,幼兒的字可以高速增長,以長串的字組成句子,並能正確的文法表達。而這時期的幼兒還有一特徵,就是喜歡發問,故這時聊又稱『好問期』,這時期可是定幼兒將來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應有效的加以輔導,以滿足其求知欲及語言發展。

6‧完成時期:四歲至六歲,幼兒的語言已能掌握完整的語言運用能力(包括發音和文法),並由好奇的發問與學習新詞而逐漸演變至追求語句的內容和求知,所以,常會問〝為什麼﹖〞〝誰說的﹖〞,〝什麼時候去?〞。至六歲,幼兒已可以說流利、準確的語言。

【評論主題】38 下列何者不是遊戲本位評量(play-based assessment)的特質?(A)兒童本位 (B)高結構化 (C)自然情境 (D)友善環境

【評論內容】

遊戲本位評量(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assessment,TPBA)

Fein 和 Vanderbeing(1983)針對各家學者之說,提出下列五項遊戲的特質(引自吳凱琳,民 89):(一)遊戲是發自內在動機的。 (二)不受外在規則束縛。 (三)遊戲重過程不重結果。

(四)參與遊戲者,才是遊戲的主導人。  (五)遊戲需要參與者主動參與。

由此可知,在 TPBA 中為何多以兒童為活動進行的主導,以及在非結構限制少的情境評量,並觀察兒童自發的行為等方面

【評論主題】28 智能不足(intellectual disability)兒童的語用相對優勢能力為下列何者?(A)語用前設 (B)對話修補 (C)對話輪替 (D)主題維持

【評論內容】

智能障礙-語言特徵,語用

手勢和意圖發展的模式和典型發展孩子很像,能夠從手勢中推斷溝通意圖對話角色較少支配性,較少使用語言開啟社交互動→較少和同儕互動在對話時能適當輪替、維持話題,能夠根據聽者和情境調整對話模式(但發展遲緩)很少要求澄清,澄清技巧通常與相同心智年齡的孩子差不多,被要求澄清時可能不會回應敘事能力和心智年齡相當,但連貫性較差

【評論主題】20 下列那些是學齡前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需加強的語法技能?①能夠使用關係子句 ②增加語句長度③能夠使用認知狀態動詞與補語子句 ④能夠使用體貌標記(aspect marker) (A)①③④ (B)②③

【評論內容】

SLI語法/構詞特徵

和典型發展孩子的發展順序相似,成熟和不成熟的形式同時出現和同樣MLU的同儕相比,較少詞素,尤其是動詞結尾、助動詞和功能詞文法標記和詞素錯誤簡化語法結構(電報句、省略/贅加詞彙、詞序錯誤)複雜語法錯誤(被動式、wh-問句、給予語型、前後子句關係混淆)連接詞、代名詞、量詞使用錯誤,錯誤形式較單一

【評論主題】17 關於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的早期音韻特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聲母正確率約 60% ②韻母數量較少③聲母數量較少 ④喃語比例及變化均少 ⑤語言前期發聲(prelinguistic vocalizat

【評論內容】

SLI音韻特徵

1.習語前的發聲少        2.子音數量有限       3. 喃語變化有限          4.母音錯誤

子音正確率<50%(以聲門子音或舌根音替代舌前音) 6.音節結構有限(杯子說成杯杯)

【評論主題】20 治療師收集小美的 200 個聲母語音樣本,其中有 30 個扭曲音、20 個替代音、10 個省略音,若以修正版的子音正確率 PCC-R 計算,小美的 PCC-R 為多少? (A) 70% (B)

【評論內容】

修正版的PCC-R中將扭曲音視為正確

因此錯誤聲母數為30 正確聲母數為170

正確聲母數/總聲母數=170/200x100=85%

【評論主題】9 下列那一項病理位置的確認可藉由是否有響音重振(loudness recruitment)現象而完成?(A)鐙骨肌(stapedius muscle) (B)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

【評論內容】

響音重振(loudness recruitment)是指重聽的病患對於音量小聽不到而音量大反而受不了的情形,響音重振是耳蝸病變的特徵,臨床會出現音域狹窄、聽閥提高、痛閥感變低的現象

【評論主題】12. 下列何者不是細胞訊息傳遞途徑上的次級訊息分子(secondary messenger)?(A) cyclic AMP (cAMP) (B) (C) diacylglycerol (DAG) (

【評論內容】Second messenger :環腺苷酸(cAMP)、環磷酸鳥苷磷酸鳥苷(cGMP)、肌醇三磷酸(IP.....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 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廣泛被使用的次氯酸水溶液,可由何種酸稀釋而成?(A) Perchloric acid (B) Hypochlorous acid(C) Hydrochloric acid (D

【評論內容】

perchloric acid 過氯酸 HCLO4

hypochlorous acid 次氯酸 HCLO

hydrochloric acid 鹽酸 HCL

chloric acid 氯酸 HCLO3

【評論主題】3. 對某有機化合物的分析顯示,其包含 0.0700 mol 的 C,0.175 mol 的 H 和 0.0350 mol 的 N。其分子量 86 amu。請問該化合物的簡式(empirical fo

【評論內容】

0.07:0.175:0.035 = 2:5:1

簡式為:C2H5N1

分子量=86 ---> (C2H5N1)2

【評論主題】32 下列何者不屬於唇顎裂幼童的代償性發音錯誤?(A)ㄎ音變成聲門塞音(glottal stop) (B)ㄉ音變成齒間塞音(interdental stop)(C)ㄕ音變成咽部擦音(pharyngea

【評論內容】

唇顎裂個案會以聲門塞音取代塞音、咽部擦音取代刺耳擦音且發高壓子音會伴隨鼻漏息

【評論主題】31 比較言語失用症(apraxia of speech)與吶吃(dysarthria)的特徵,下列何者正確?(A)兩者皆為神經性功能障礙,肌張力與肌耐力較弱,導致構音錯誤(B)吶吃患者的發音錯誤比言

【評論內容】

言語失用症---屬於動作計畫出現問題,中游歷程出錯、

會出現構音錯誤不一致、構音動作摸索、可自我修正、會有語言問題共並

吶吃---屬於動作產出的問題,下游出錯

但每一種吶吃類型障礙不同,語言上的購音錯誤是一致性的

【評論主題】29 下列有關「聽覺轟炸」(auditory bombardment)的敘述何者錯誤?(A)大量聽覺的呈現,例如 1 次呈現 15 到 20 個含有目標音的詞語語音(B)可使用喇叭以增加擴音效果(C)

【評論內容】

聽覺轟炸法又稱增強聽覺刺激:只需聽 (不要求辨別or發出正確的目標音)

構音及音韻障礙導論:兒童語音障礙 (9-8)

【評論主題】26 根據 Dodd(2014)對兒童語音異常(speech sound disorders)亞型分類與介入治療的建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兒童語音異常的亞型分為構音異常、音韻發展遲緩(phono

【評論內容】

核心詞彙治療法(core vocabulary approach):

既不屬於以動作為基礎的治療法,也不屬於以語言學為基礎的治療法;是針對構音問題嚴重但不一致的個案,亦即對同一語音不同的替代現象,且替代音變異超過40%。

(D)選項中提及一致性,故非為核心詞彙治療法

【評論主題】27 有關語音異常介入的成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 Masterson(1930)指出班級模式(classroom-based)的介入對於音韻-語言性的錯誤效果較佳,且較抽離(pull-out)的

【評論內容】

相較於需要動作訓練的錯誤,以課堂為基礎的教學通常較不直接,且需要治療師語教師的共同合作

兒童語音障礙構音及音韻障礙導論p.8-5

【評論主題】9 關於聽覺口語法(Auditory Verbal Approach)的施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採用密集式課程,不強調家長的參與(B)屬於多重感官訓練策略,除聽覺外鼓勵視覺和觸覺的運用(C)相信

【評論內容】

單一感官法(unisensory approach)

•僅靠殘餘聽力接收語音信息

•稱為Acoupedic法,Acoupedics指一個綜合創建課程,以無正式讀唇指令的聽覺訓練為重點

•近來又稱為聽覺口語法(auditory-verbal approach)

•  強調使用聽覺管道學習言語和語言甚過於視覺管道

•  同時要求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最佳使用

•  目的在發展口語溝通

•  聽覺口語法被視為是一種生活方式,最終期望孩子能與聽力正常的孩子一樣,運用相同的方式溝通並能對聲音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