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某位老師想要採取問題解決學習模式(Problem-Solving Learning, PBL)進行教學,請根據PBL的教學原則,下列哪一個題目適合用來作為PBL 的探究問題:(A)學校旁邊溪流污染狀況

【評論內容】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鼓勵學習者運用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技能和內容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議的教學方法(Levin,2001)。其具備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小團體的學習、以問題匯聚焦點刺激學習,而教師是促進者和引導者角色的四項特徵(Aspy, et al.,1993,p.22;Barrows, 1996,p.5-6)。

【評論主題】課程或教材前後之間的關係是利用「橫的統整」方式來使學生獲得相關課程或教材的知識,這種課程組織方式被稱為(A)垂直組織(B)水平組織(C)前後組織(D)縱深組織法。

【評論內容】為何不是垂直?一、繼續性(繼續性與重複性):指在課程組織的「廣度」範圍之內的水平組織,其所包含的主要課程因素在不同的時間階段予以「直線式」的重複敘述(Tyler,1949)→何謂直線式?廣度範圍指的是比如說【社會】鄉土特色,除了自己的家鄉特色要了解也要了解其他鄉鎮的特色。 對嗎?二、順序性(順序性與次序性): 或稱程序性,指課程的「深度」範圍之內的垂直組織規準,使學習的機會建立在前一學習經驗或課程內容之上,但卻對同一課程要素作為更深更.....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某位老師想要採取問題解決學習模式(Problem-Solving Learning, PBL)進行教學,請根據PBL的教學原則,下列哪一個題目適合用來作為PBL 的探究問題:(A)學校旁邊溪流污染狀況

【評論內容】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鼓勵學習者運用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技能和內容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議的教學方法(Levin,2001)。其具備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小團體的學習、以問題匯聚焦點刺激學習,而教師是促進者和引導者角色的四項特徵(Aspy, et al.,1993,p.22;Barrows, 1996,p.5-6)。

【評論主題】課程或教材前後之間的關係是利用「橫的統整」方式來使學生獲得相關課程或教材的知識,這種課程組織方式被稱為(A)垂直組織(B)水平組織(C)前後組織(D)縱深組織法。

【評論內容】為何不是垂直?一、繼續性(繼續性與重複性):指在課程組織的「廣度」範圍之內的水平組織,其所包含的主要課程因素在不同的時間階段予以「直線式」的重複敘述(Tyler,1949)

【評論主題】【題組】⑶若不考量介面電路,試求負載端之最大功率轉移值為多少?

【評論內容】1. 名義變項:所謂名義變項(nominal variable),是指利用名稱或數值來分辨人、事、物之類別的變項。例如:宗教、血型、教學方法、學生學號,及國家發展程度等都是名義變項。2. 次序變項:所謂次序變項(ordinal variable),是指可利用數值或名稱來加以排序或賦予等第的變項。次序變項雖具有多少或優劣的次序和方向性,但並不說明多少或優劣之間差異的大小量。例如,前述的操行成績就是一種次序變項,中小學畢業獎項、段考名次都算是次序變項。3. 等距變項:所謂等距變項(interval variable),是指可以賦予名稱(類別)並加以排序,而且還可計算出期間差異之大小量的變項。等距變項須具有相等單位(equal unit)這一特性;所謂相等單位,是指在差異大小...

【評論主題】【題組】 ⑶安全玻璃

【評論內容】

*練習教學法

•  意義:以不斷反覆的練習,使學生對技能、經驗或特定內容的學習,達到正確或純熟的反應或結果的教學方法

•  練習的原則----熟能生巧

•  適用情境:技能教學

*示範教學法

•   意義:是一種教師或示範者擔任演員、學生是觀眾、教材和設備是道具的表演性教學方法

•  適用情境:涉及動作或技能的學習時

*發表教學法

•  意義:由學生自由表達其想法,以發展其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

→是鍛練學生技能、啟發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感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設計教學法

•  意義

–  針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由學生自行負責和進行的單元學習教學活動

...

【評論主題】8. 老師運用班級眾人的力量(如輿論),來達到懲罰某位或少數學生的目的,謂之...(A)角色期望衝突(B)替代性懲罰(C)社會性懲罰(D)認知衝突

【評論內容】

替代性懲罰:行為能由觀察所增強,也能由其所抑制。在替代性懲罰過程中,負面結果具有減弱人們以相同方式行動的傾向。替代性懲罰對越軌行為有抑制效果,與看到示範性違法行為受到酬賞或根本未引人注意相比,當人們看到楷模由於違犯禁律而受懲罰時,人們以身試法的傾向會大為減弱。(周曉虹,民84)

【評論主題】8.下列何者較屬於建構主義者所強調的教學法?(A)探究法 (B)講授法 (C)欣賞法 (D)練習法

【評論內容】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是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中心,從開放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擬定可行的解決方案,獲得結論並驗證之,經由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從中學得解決問題的技能(張靜儀,1995;張清濱,2000;劉宏文,2001)。因此探究式教學是以發現問題為起點,再以此問題進行探究,並讓學生經由實際的參與,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得解決問題的技巧。

【評論主題】22.「如果人類的平均壽命是五百歲,會出現哪些現象?」這個問題屬於什麼性質?(A)分析性(B)理解性(C)批判性(D)擴散性

【評論內容】

分析性問題:

將所學到的概念或原理加以分析分解,然後找出各部分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