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在訓練學生的養成良好行為時,在訓練之中後期階段,為了能鞏固所建立的行為,最好採用什麼樣的增強方式?(A)固定時距增強 (B)固定比率增強 (C)不固定時距增強 (D)不固定比率增強

【評論內容】U-Ju Lin 國二下 (2013/03/06 22:11):12人固定比率增強---在行為出現一固定次數後就給予增強物。ex:論功行賞固定時距增強---只有在某週期性時刻才能得到增強不定比率增強---有幾次行為才能獲得一次增強,.....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在訓練學生的養成良好行為時,在訓練之中後期階段,為了能鞏固所建立的行為,最好採用什麼樣的增強方式?(A)固定時距增強 (B)固定比率增強 (C)不固定時距增強 (D)不固定比率增強

【評論內容】U-Ju Lin 國二下 (2013/03/06 22:11):12人固定比率增強---在行為出現一固定次數後就給予增強物。ex:論功行賞

【評論主題】引起動機通常放在教學歷程的哪一活動中?(A)準備活動 (B)綜合活動 (C)評鑑活動 (D)發展活動

【評論內容】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0/07 13:51):

教學活動通常依循「準備活動」─「發展活動」─「綜合活動」三階段程序進行設計。

 

準備活動包括課前的準備活動,例如蒐集資料、準備教材教具、交代學生預習或蒐集觀察等,其次就是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就是主要的教學過程,通常佔據最多的時間份量。

 

綜合活動於發展活動結束後展開,性質必須能統整發展活動所教內容,層次應較發展活動為高,而非與發展活動平行,或介紹新的內容。教學告一段落前,最好有統整性的教學回顧,預告後續教學內容,或交代課外作業等。形成性評量隨時進行,整個大單元結束之後,則應進行總結性評量。

線上測驗: http://yamol.tw/tfulltext-%E7%B6%9C%E5%90%88%E6%B4%BB%E5%8B%9...

【評論主題】96. 在行政管理作為上,所謂的「品管循環圈」其英文簡稱為下列何者?(A)PERT(B)SWOT(C)KISS(D)PDCA

【評論內容】戴明迴圈或稱PDCA迴圈、PDSA迴圈。戴明迴圈的研究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先是有著“統計質量控制之父”之稱的著名的統計學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在當時引入了“計劃-執行-檢查(Plan-Do-See)”的雛形, 後來有戴明將休哈特的PDS迴圈進一步完善,發展成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Study-Act)”這樣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

【評論主題】3.某校學生少於 600 人,今分成若干隊,若每隊 4 人,則餘 3 人,若每隊 6 人,則餘 5 人,若每隊 10 人,則餘 9 人,請問該校學生最多有多少人? (5 分

【評論內容】

(A)普遍單位的測量 :指兒童能把一個被普遍使用的單位量,例如長度中的公分,做為個別單位比較與實測的基準。例如「認識公斤的意義」

(B)個別單位的測量:此一階段是指兒童能以一個量做為基準,去累積一個被測量的量,並用累積的次數報告測量的結果。比如說,一枝鉛筆有五個迴紋針長。例如:「長度的個別單位比較與實例」。

(C)直接比較 :指兒童經由直接比對實物的同類量後,能描述比較的結果。例如:「長度的直接比較」。

(D)間接比較:指兒童能運用「某量的保留概念」,透過媒介物或對實物的同類量予以變形後,再加以直接比較並描述比較的結果。例如:「長度的間接比較」,因A物、B物不可移動,無法直接比較長度,故對A複製一個長度相同的物件稱為C,以C和B直接比較的結果,當作A和B直接比較的結果,C稱為媒介物。

 

補充短片(長度的保留概念)http://math.naer.edu.tw/math/courses/length/p1_4_1.php

【評論主題】七、一個半徑為 a 的無限長圓柱燃料,包覆厚度為 b 的護套,燃料中心溫度為 Tm,燃料表面溫度為 Ts,護套外側表面溫度為 Tc,燃料均勻的熱產生率為 Q(W/cm3),燃料熱傳導係數為 kf(W/

【評論內容】

According to Canale and Swain(1980),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re identified as:

1.Grammatical competence

2.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3.Discourse competence

4.Strategic competence

 

【評論主題】【題組】⑵請計算透析前後體重差 95%之信賴區間。t5, 0.95 = 2.015, t5, 0.975 = 2.571, t5, 0.99 = 3.365, t5, 0.995 = 4.032,t1

【評論內容】

生活課程是由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所組成

題目問下列何者為非,故答案選(D)綜合活動

【評論主題】三、試以土壤力學相關理論分別說明下列現象:(可配合繪圖說明)(15 分)【題組】(1)乾燥黏土較潮濕黏土有較高之承載力

【評論內容】

第 17 條

學校之課程設置及活動設計,應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

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

高級中等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

大專校院應廣開性別研究相關課程。

學校應發展符合性別平等之課程規劃與評量方式。

【評論主題】【題組】⑶ Ro

【評論內容】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表現出與內心相反行為,來掩飾壓制內心慾望。例:其實是個愛哭鬼,卻偽裝成很堅強的樣子。替代作用(displacement):將無法如意的人、事、物轉移到較安全的對象身上。例:遷怒,將被上司、長輩批罵的怒氣出到小孩或是寵物身上。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編造動聽的理由來掩飾受傷的自我。 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投射作用(projection):把自己的感覺想法推到別人身上。例:父母有小時候沒有學樂器的遺憾,強迫孩子學樂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lh5UWmGFRZSLdbaqwdpdOQ-/article?mid=575

【評論主題】身為導師,想了解班上哪一個是「大姐順仔」,哪一個是楚留香(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一獨行俠),你可以使用下列哪一種測驗?(A)職業興趣測驗(B)社會關係圖(C)最大表現測驗(D)自我態度問卷

【評論內容】

題目的意思應該是說要知道班上的"老大"和"被孤立"的學生是哪位可以用哪種測驗?

 

社會關係圖是社會計量法裡的其中一種方法,用來分析團體成員間的人際關係,研究團體結構的一種技術,是採用計量方式來表示團體中友伴相互吸引與排斥的社會關係。

 

 

【評論主題】有位老師以「表現良好回家作業減半」為獎勵措施,請問這是屬於下列何種獎勵方式?(A)符號性獎勵(B)活動性獎勵(C)物質性獎勵(D)表揚性獎勵。

【評論內容】

我是以刪去法來處理,認為ACD都不太可能。

A符號性獎勵:比較偏向給予代幣類的增強物,例如點數

C物質性獎勵:直接給予獎品作為獎勵,所以不符合作業減半的條件

D表揚性獎勵:應該是指社會性增強,例如口頭誇獎、鼓掌

這樣看來,只有B活動性獎勵最符合。

 

不然也可以參考下方資料:

社會性增強物:包括口語式例如:「好孩子,你整個時間都沒有離開座位,真了不起!」「好棒!你能專心把圖畫畫完」「好!你做的真好」。非口語式的例如: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稱讚、輕拍肩膀、握握手等……。符號性增強物:包括數字、兌換、笑臉面具和特殊的符號,例如獎勵卡、榮譽狀等。活動性增強物:包括在家中、學校中兒童所喜歡的活動,例如自由閱讀、參予教室佈置、免除一項家庭作業、打球等。實物性增強物:以真正的物品當增強物,例如食物、爆米花、記事簿、鉛筆、郵票、漫畫書、小玩具等。

【評論主題】64.法國的「考萊治」(collége)相當於台灣的哪一教育階段?(A)國小(B)國中(C)高中職(D)大學

【評論內容】

法國中等教育:

1.前期中等教育:初等中學(考萊治,collége),以11~14歲為對象,就讀四年。

2.後期中等教育:普通高中(里賽 Lycee),修業三年。

  職業高中(職業里賽 Lycee professionnel),修業二到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