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近來公共管理理論強調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三者間的合作治理關係,試從「跨域合作」的角度來解析政府應採取那些策略,以達成合作治理的理想。(25 分)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36992
統計:A(2417),B(308),C(693),D(427),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行政行為、直接強制與即時強制之比較、行政處罰責任條件之演進過程

用户評論

【用戶】歐陽文翔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補充一下 行政罰早期是採「無過失主義」,蓋因認為行政罰本質不同於刑罰,不以故意或過失為要件。大法官釋字第49號謂:「納稅義務人如有違法事實,即應依法按其情節輕重,分別科處罰鍰。其違法行為之成立並不以故意為要件。」

【用戶】humpack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民國94年時候, 行政罰法還沒頒布.

【用戶】盧妍蓁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275 號解釋,人民違反法律上之義務而應受行政罰,其責任條件為: (A)不以故意或過失為責任條件 (B)以故意為必要,不處罰過失行為 (C)原則上皆推定行為人有過失而予處罰 (D)法律無特別規定時,雖不以出於故意為必要,仍須以過失為責任條件初等/五等/佐級◆行政法大意(包含行政程序法等)- 94 年 - 94年原住民五等行政法大意#6310答案:D 大法官釋字275解釋文:人民違反法律上之義務而應受行政罰之行為,法律無特別規定時,雖不以出於故意為必要,仍須以過失為其責任條件。但應受行政罰之行為,僅須違反禁止規定或作為義務,而不以發生損害或危險為其要件者,推定為有過失,於行為人不能舉證證明自己無過失時,即應受處罰。

【用戶】尤加利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