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下列文句「」內的詞語,前後詞性相同的選項是:
(A)《論語‧子罕》:吾誰「欺」?「欺」天乎
(B)《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C)《孟子‧萬章》: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D)《論語‧學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E)《孟子‧梁惠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參考答案

答案:A,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5),B(1),C(0),D(3),E(0)

用户評論

【用戶】1000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A.皆為動詞

【用戶】LaLa Chen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C)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上天生育這些人民,是要叫先知的人幫助後知的人覺悟,先覺的人幫助後覺的人覺悟。

【用戶】LaLa Chen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C)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上天生育這些人民,是要叫先知的人幫助後知的人覺悟,先覺的人幫助後覺的人覺悟。

【用戶】Hoang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A)動詞,欺騙。吾誰「欺」?「欺」天乎?我欺騙誰?欺天嗎?(B)動/名「樂」節禮「樂」,愛好(動詞)禮樂(名詞)、樂道人之善,愛好稱贊別人的優點,樂多賢友愛好廣結善友(C)名詞。天之生此民也,上天生下這些人民,使先知覺後知,是讓先知事理的開導後知事理的,使先「覺」覺後「覺」也先覺悟道理的喚醒後覺悟道理的。(D)語助詞/動詞。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老師每到一個地方,就能瞭解到該地的政事,求之「與」?抑「與」之與是求來的?還是人家自願告訴的?(E)名詞/動詞。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是不去做,並非做不到。故「王」之不「王」,所以大王未能稱王於天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並不是手抱太山而跳越北海之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