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以大象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消失退隱為題,寫中國環境史的史家是:
(A)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B)何炳棣
(C)伊懋可(Mark Elvin)
(D)劉翠溶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93939
統計:A(45),B(37),C(196),D(1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中國環境史研究

用户評論

【用戶】Chihyi W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劉翠溶(英文:Ts'ui-jung Liu,)中華民國歷史學者,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歷史所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經濟史、歷史人口、環境史。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並在1996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於2003/10-2010/1擔任副院長。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用戶】Chihyi W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澳大利亞學者伊懋可(Mark Elvin)2004年出版的《象之隱退:中國環境史》(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China)伊教授的考證,四千年前大象曾遍布中國大部分地區,而後逐漸隱退。他把這裏部分原因歸於氣候變化,因為大象未能適應氣候變冷,但說主要原因在於農業社會發展起來後,大象在與人類爭奪地盤的爭斗中節節敗退。他參照了大量中國文獻,甚至包括甲骨文的記載,繪製出一幅大象從商周直到明清年代輾轉退卻的線路圖。伊懋可的書是一部環境史,大象的去路是作為歷史與環境變遷的一個側面去探討的,文中自然也揭示人們對大象的態度。他找到《孟子·滕文公下》第九章裏的一段記述,顯示他眼中大象如何是禍害...

【用戶】李涵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史景遷研究中國歷史半生,對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時間有與中國史學界不同的看法,而且他認為應該修改中小學歷史教材,他說:「我在西方教中文、中國歷史文化的時候,發現中國人編的課本有一個缺陷,就是當他們講述中國近代歷史的時候,總是從19世紀中國受的屈辱和侵略開始切入。40年前我在開始教授中國歷史時就覺得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從17、18世紀的中國開始研究。因為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表現出一種更自信的姿態。」被公認是16世紀以來的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他在歷史塑造現代中國所扮演的角色方面有詳盡的寫作。他備受好評的《追尋現代中國》 已經成為近代中國史的標準教科書。他最近的著作包括毛澤東傳記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