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小明經常在上課時發出怪聲,而且教師愈制止他,他發出怪聲的頻率愈高,此時教師比較適合用下列哪一種方法協助小明改善此行為?(
(A)消弱(extinction)
(B)過度矯正(overcorrection)
(C)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D)隔離(time out)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80568
統計:A(656),B(0),C(2),D(3),E(0)

用户評論

【用戶】丁善然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有所謂的消弱是什麼樣的方式 ? 沒有例子說明呢 ? 以我現在班上的一個學生來說 , 她就會有這樣的行為 , 剛開始是不理她 , 但發覺沒用 , 後來改採若她開始出現行為時 , 就帶她去洗個手 , 她就ok了 . 這樣算是消弱還是隔離呢 ?

【用戶】Tina Hua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你的做法也不算隔離  應該是替代至於為什麼洗手可以替代掉他原本的問題行為,這就要去做觀察分析了!消弱→他有這樣的行為是為了要得到某樣東西  而當他出現這樣的行為的時候,不給他想要的東西他自然而然會知道,他表現出這樣的行為時,“不會”得到某樣東西。行為就會慢慢消失。以題目來說,他發出怪聲(行為),老師會制止他(想要的東西,可以說可能是想得到老師的注意)因為想要老師注意他,所以他持續發出怪聲然後當他發出怪聲的時候,老師不理他(得不到老師的注意),他就會自討沒趣的不發出怪聲這樣就是消弱!隔離→就是不給他任何活動、刺激,就是暫停他一切所有本來在進行的事,有穩定情緒的作用。替代→給他從事另一項"好行為",讓他可以得到"壞行為"產生時所能得到同樣的刺激。  之後為了得到那樣的刺激做"好行為",而不作"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