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哪一項教育措施較屬於「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理念的策略?
(A)常態編班
(B)教育優先區
(C)全面免學費
(D)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74993
統計:A(108),B(6511),C(39),D(20),E(0)

用户評論

【用戶】Hsuan Chun Y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967 年英國卜勞頓報告書(The Plowden Report),引進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的觀念。而【均等】的意涵已由原來入學機會及接受共同教育經驗機會的均等,擴大至使來自社經地位不利的學生,有得到補償文化經驗不足的機會。積極性差別待遇係指個體處於不利的情況,政府應該積極地介入,給予特別優厚的待遇,透過一套完善的補償計畫或策略,以減少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與文化剝奪(culturally deprivation),造成弱勢者與一般者程度上的差異。因此,教育資源的分配,要能考慮到對象的特殊條件而給予不同的投入。綜合言之,人因為後天環境與先天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不公平的生存競爭或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必須藉由教育或法令的後天力量加以補救,即所謂之積極性差別待遇。來源: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楊洲松教授 國立暨南大學課程所/師資培育中心

【用戶】Yueh Hua Wu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教育優先區(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簡稱EPA),指被政府列為物質或經濟極為貧乏或不利,須優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的地區。

【用戶】108國小正式老師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教育優先區(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簡稱EPA),指被政府列為物質或經濟極為貧乏或不利,須優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的地區。 出自1967 年英國卜勞頓報告書(The Plowden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