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潛在課程」所反映的有關教育意識型態問題,其理論基礎比較多是來自於?
(A)教育哲學
(B)教育心理學
(C)教育社會學
(D)教育文化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5393
統計:A(1720),B(1370),C(6332),D(26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Foucault的權力理論、教育社會學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1.  教育社會學的範疇與主題:教育機會均等(1) 階級(class)(2) 性別(gender)(3) 種族與族群(race & ethnicity ) 2.  教育社會學的主要傳統:和諧理論(1) 功能論(functionalism):E. Durkheim  T. Parsons(2) 人力資本論(human  capital theory):Schultz  Blaug 3.  教育社會學的主要傳統:衝突理論(1) 新馬克斯主義(Neo-Marxist):Althusser  Apple  Bowles & Gintis  Illich  Freire(2) 新韋伯主義(Neo-Weberian):Veblen  Collins  Bourdieu4.  教育社會學的主要傳統: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

【用戶】Yoshiki Li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意識形態強調的是社會面 ===社會人類的集體意識教育心理學===比較強調分析學校的學生

【用戶】陳雨謙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一般來說,潛在課程是教育社會學和知識社會學很重要的研究課題。其理論主要可分為功能學派(functionalist)和新馬學派(neo-Marxist)兩方面來說明。前者功能學派係受實證主義典範影響,透過客觀的方式建立其理論知識,藉以說明「潛在課程」在教學活動中的效果,其代表人物,如傑克森、德瑞賓等,其中傑克森強調以班級為分析潛在課程的核心單位新馬克思學派承襲了社會批判理論的論點,重視思想與行動的關係,以及知識形成的社會制約因素,採用衝突、內省和批判的思考模式,透過理性的溝通,來促進教育的改造,其代表人物,如包爾斯、金帝思、艾波等均屬之。因此對於潛在課程的研究特別重視運用分析和辨證的方法。

【用戶】陳雨謙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以下是自己整理的重點及表格,供大家參考,有錯誤不吝指教:)學校課程實有課程外顯課程正式課程領域學習節數(國文、數學、音樂、體育、美勞、選修、必修等七大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數。非正式課程各類校內外比賽、運動會、班(週、朝、晨)會、導師時間、畢業典禮、社團活動、晨光時間、打掃活動、聯課活動等。潛在課程身教、境教(EX:孟母三遷)、比馬龍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通常他們的表現就越好)、環境設施、學校文化、校園氣氛、上課氣氛、校規、教科書中的意識形態、教師人格特質、學生的學習經驗等。空無課程學校課程中通常被忽略不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