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有關〈諫逐客書〉文意之詮釋,何者正確 
(A)「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旨在說明秦王生活奢侈無度 
(B)「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句中之音樂與「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句中之「〈韶〉樂」同屬雅正之樂 
(C)文中所建議「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乃指,「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D)「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此句以秦王愛異國之樂,而捨己國之樂,暗喻逐客之非。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26682
統計:A(193),B(120),C(138),D(68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春夜洛城聞笛、論語<里仁第十八>

用户評論

【用戶】Rafael2018已上榜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指秦王珍愛之器物玩好、金玉名馬皆出於異國。(B)前句指秦地音樂粗獷質樸。(C)「跨海內,制諸侯之術」諭領導者若欲跨海內,須以江海納百川為榜樣,不該驅逐人民,而消減己力助敵增長。

【用戶】Rafael2018已上榜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指秦王珍愛之器物玩好、金玉名馬皆出於異國。(B)前句指秦地音樂粗獷質樸。(C)「跨海內,制諸侯之術」諭領導者若欲跨海內,須以江海納百川為榜樣,不該驅逐人民,而消減己力助敵增長。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http://ftp.nssh.ntpc.edu.tw/china/chinese/14/%E8%AB%AB%E9%80%90%E5%AE%A2%E6%9B%B8.htm

【用戶】鄭雅方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魏,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語譯:現在捨棄了敲擊水瓶叩打瓦缶而趨向於鄭魏之音,放棄了彈箏  而取用了韶虞之樂,像這樣做,是為什麼呢?句旨:棄秦國之樂而用外國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