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下列何者非「小班教學精神」的目的?
(A)多元化
(B) 適性化
(C) 常態化
(D) 個別化。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30382
統計:A(45),B(12),C(363),D(77),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所謂「小班教學精神」,其意旨在於發揮「多元化、個別化及適性化」的教學精神,以滿足學生個別學習需求,在此目的與理念下,無論規模大小、小班教學精神均存在及適用(教育部,民88)。而小班教學精神的主要目標有三:一為尊重學生個別差異,提供學生適性教育機會;二在改善班級師生互動關係;三並提高教師之教學品質。為達此目標單從教師改革教與學即要落實小班教學精神,那是容易落空的,必須從運作層面:課程實施、教學、學習;組織成員:學校、社區、家長、教師、學生等各方面著手配合,才能落實小班教學精神、達到適性發展。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何謂小班教學?  小班教學是為了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之政策,經提報行政院八十七年四月四日教改推動小組第七次會議審,決議修正為:「至九十六學年度止,國中小一律每班三十五人編班」。為達成上述目標,教育部自八十七會計年度起,即逐年大幅提升補助各縣市政府降低班級人數所需之軟硬體經費。然而實務觀點而言,降低班級人數僅係一種「策略、過程與手段」,並非教育目的,確實發揮小班教育之功能,才是符應教育改革之宗旨。

【用戶】曾顯智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多個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