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 余觀八司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為叔文所誘遂陷於不義,至今士大夫欲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無所用於世,往往能自強以求列於後世,而其名卒不廢焉。而所謂「欲為君子者」,吾多見其初而已,要其終能毋與世俯仰以自別與小人者少耳。復何議彼哉?(王安石〈讀柳宗元傳〉)下列「君子」之自我期許,與上文旨意最相近的是:
(A)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B)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C)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D)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87805
統計:A(20),B(0),C(15),D(6),E(0)

用户評論

【用戶】堅持的人 改變命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恨的是死後名聲不能顯揚於世。語見《論語˙衛靈公.二十章》。疾,痛恨,憎恨,與病字相同,憂慮之意。沒世,當沒身講,死亡。稱,稱頌,贊許。君子憂慮,終其身,沒有名譽給人稱揚。君子有名,必有其實,疾沒世而名不稱,意思是疾沒世而無實際善行可稱。資料來源:摩友

【用戶】寶寶~ I. ♡ U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1)焉。過也,人皆見之;更(2)也,人皆仰(3)之。」(《論語・子張第十九》)【注釋】(1)食:同「蝕」。(2)更:改也。(3)仰:仰望。【語譯】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一樣。他犯的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研析】此章以「日月之食」來比喻君子之過,頗為貼切。「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傳》,是傳統文化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成語,後來多用作「知錯能改」。西晉時的周處,年輕時曾因為禍害鄉裡而被當地百姓將其與猛虎、惡龍同視為天下三害,深惡痛絕。後來百姓們設法讓周處除去猛虎、惡龍。周處在除害過程中醒悟到自己也屬百姓們痛恨的三害之一,決心痛改前非,最後...

【用戶】堅持的人 改變命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恨的是死後名聲不能顯揚於世。語見《論語˙衛靈公.二十章》。疾,痛恨,憎恨,與病字相同,憂慮之意。沒世,當沒身講,死亡。稱,稱頌,贊許。君子憂慮,終其身,沒有名譽給人稱揚。君子有名,必有其實,疾沒世而名不稱,意思是疾沒世而無實際善行可稱。資料來源: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