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觀點,成語「不欺暗室」(意旨為人光明磊落),適合道德發展理論的哪一個階段?
(A)避罰服從取向​​
(B)工具性目的取向
(C)社會契約取向​​
(D)普遍道德原則取向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98551
統計:A(54),B(21),C(268),D(3038),E(0)

用户評論

【用戶】ting ting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普遍道德原則:個人價值觀已建立,道德判斷以個人的倫理觀念為基礎,以良心作為行為的依據、依循正義原則,具一致性與普遍性。

【用戶】s90310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不欺暗室【釋義】: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用戶】107高雄台中應屆正取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itonal Level of Morality):又稱前習俗道德期(水平),九歲以下的兒童(幼稚園、小學低年級),在面對道德兩難情境從事道德推理判斷時,尚待有自我的中心傾向;凡事必須先考慮行為的後果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能兼顧行為後果是否符合社會習俗或社會規範的問題第一階段:避罰服從導向,尚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只因恐懼懲罰而服從階段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工具相對)導向,行為的好壞依行為後果帶來的賞罰而定,得賞為是,受罰為非,自己無主觀的是非標準(相對功立取向是一種利益交換的心態,是具體且現實的,他幫助別人是為了希望別人幫助他)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又稱習俗道德期,九歲以...